山东公用集团汶上水务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 272500
摘要:现代企业运行过程中档案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引入全程管理策略,可以转变传统档案管理的不足,大幅度提升档案管理质量。文中分析企业档案全程管理的内涵,探讨档案全程管理实施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企业档案;全程管理;实施策略
企业档案记述和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行政管理、组织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财务审计、人事劳资以及会计和产品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基本建设、设备仪器等重要内容,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1、企业档案全程管理内涵
企业档案全程管理的内涵是指在文件形成之初档案部门便介入管理,由文件形成者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对文件按照归档范围、归档要求进行收集、整理及保管,直到归档时,才将文件移交给档案部门,在档案全程管理过程中,档案部门需要更多地参与文件前端的控制,并运用制度、标准等对各部门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文件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从而提高归档效率。
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和标准时,应将档案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出相应的责任要求。企业档案工作制度应包括: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分管领导责任制、部门文件材料形成、积累与归档的职责及档案考核机制,档案管理应急预案等,应明确体现“三纳入”“四参加”“五同步”的要求。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应依据国家、行业有关档案工作的法规、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是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应明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程序、归档要求以及控制归档质量的措施。文件形成、归档责任。二是档案保管制度。应明确档案保管工作原则和制度、各门类档案保管条件、特殊载体档案保管方式、档案清点检查、对受损档案的处置办法、库房管理职责与要求。
2、企业档案的全程管理策略分析
2.1 加强理论研究,为档案管理提供指导
档案管理原理和相关理论的研究,能够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参考,让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少走弯路。因此,在档案管理的理论研究方面,应当始终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才能提供前瞻性、预见性的支持。基于档案管理原理的理论研究,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开展充分的调研。理论研究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变得空洞,不具备参考意义。为此,研究人员应当具备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对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实际遇到的问题等,有全方位的了解。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不足、遇到的问题,通过创新理论加以解决,提高档案本身的实用性。其次,做好理论应用的反馈与收集工作。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观察理论应用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不断加以完善,始终发挥指导、参考作用。
2.2 完善基础设施,为档案管理夯实基础
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档案管理机构需要拿出专项资金,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做好本单位内部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在硬件方面,档案存放室内部需要安装空气温湿度调节装置、杀毒灭菌装置、防火报警装置等。加强档案存放环境管理,避免因为空气潮湿导致纸质档案发霉,或是因为虫蛀导致纸质档案损坏等问题。对于数字档案,除了安装计算机管理系统外,还可以在大厅放置几台自助服务设备,满足档案使用需求。在软件方面,从档案管理和利用角度出发,运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对海量的馆藏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基于档案的动态管理原理,做好数据的定期更新、动态维护、容灾备份等工作。
企业进行档案管理时使用大数据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节约人工成本投入。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大数据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档案管理保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数据时代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经常会出现信息丢失和泄露的情况。所以管理人员应正确认识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保证好档案信息的安全,在工作过程中使用规范化的操作,提高档案信息的保密性,此外还应该加强软件和硬件的管理。为了保证信息化管理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应主动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更换现有的设备,建立网络信息平台,满足网络搜索的需求。
2.3 重视队伍建设,为档案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者,既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的原理、理论,同时还必须利用档案管理原理指导具体工作的开展。加强队伍建设,就是要培育一支既可以胜任理论研究,又能够高效率完成工作的复合型档案管理队伍。一方面,要紧跟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通过研讨、交流等方式,对现有的档案管理原理进行丰富和创新,提高其内容的丰富度,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以及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新技术,学会使用新设备。特别是熟练掌握大数据技术,在档案资源的价值挖掘、整合利用、共享共用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为档案管理工作者提供多样的激励措施,除了薪资激励外,还可以通过职务晋升、公派进修等途径,让档案管理工作者提高积极性、胜任力。
2.4 提升保护力度,保证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
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都需要加强保护,只有确保了档案资料本身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才能为今后档案的利用提供必要的材料。档案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前的馆藏资源,针对不同类型的档案,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纸质档案方面,除了上文所述的完善配套的设施外,档案管理工作者还应当尽快做好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变工作。利用扫描仪等设备,在不影响档案信息完整性和精确性的前提下,以电子档案形式存储起来,然后做好备份工作,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避免纸质档案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破损、丢失的问题。数字档案方面,则要着重做好保密、安全工作。例如,设置登录密码,启用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采取数字认证技术等一系列措施,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切实保护数字档案的安全。
2.5 构建完整的大数据档案信息平台
企业进行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要想切实提高信息管理的水平,就应该创建完善的大数据信息流通平台,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这也是进行档案管理的关键内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大数据大平台的实际价值,尽量采用统一的信息数据储存、管理、接收、编辑等处理过程,对各个档案处理过程进行不断改进,在后续管理中,工作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探索大数据平台带来的便利,为未来的档案管理研究出新的发展路径。
为了使档案信息更为安全,应合理应用计算机安全技术,确保技术操作更加专业,把机关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维护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如果想有效控制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应对企业档案信息的安全密钥进行设置,运用数字加密技术控制和规范整个档案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已成为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急需完善的重要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使用完整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对各项信息和资料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促进档案管理的未来发展。
结语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企业必须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合理的目标,不断学习先进的技术,优化档案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转变以往的管理理念,使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巍.试析企业档案的全程管理[J].城建档案,2019(08):67-71.
[2]陈水湖,宋锐.论全程管理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运用[J].机电兵船档案,2016(05):17-18.
[3]张怡.试论如何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J].兰台世界,2016(S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