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冬小麦备播期间如何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21期   作者:次仁平措
[导读] 随着冬小麦品种的逐渐引入,西藏高原冬小麦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对西藏粮食作物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次仁平措
        西藏日喀则市萨迦县吉定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西藏 日喀则  858900
        摘要:随着冬小麦品种的逐渐引入,西藏高原冬小麦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对西藏粮食作物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若出现病虫害,可能会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西藏自治区农业工作人员需根据冬小麦品种,结合西藏地区的实际特点,提升冬小麦备播期间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性,不断为冬小麦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冬小麦;备播期间;病虫害防治
引言
        冬小麦生长的质量和最终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与病虫害的影响有关,在西藏地区农业推广人员需重视播种期间的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对当地病虫害进行及时控制,避免因病虫害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结合西藏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小麦产量进行预判,对当地病虫害种类进行分类和防治,采取有效手段提升小麦品质。
1 西藏地区冬小麦备病虫害防治工作背景
        西藏地区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虽处在这样的环境,但西藏地区仍有适宜其他粮食作物种植的条件。冬小麦自身喜温不耐热,在冬季气温下降到零下五度左右,甚至在温度达到零下20度至30度的个别极端地区冬小麦仍能正常生长。以拉萨为例分析冬小麦生长的气温变化情况,拉萨一月份平均气温大约在零下2摄氏度,极端气温可达到零下16摄氏度,满足冬小麦生长的气温条件。西藏自治区的科研工作者选育出一大批性状优良的冬小麦进行种植,极大的地促进了粮食作物种植产业的发展,因此冬小麦在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兴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在西藏地区广大农民群众对国家种植政策和农业种植技术有了初步了解,能够通过西藏气候条件的分析改善小麦品质,并根据小麦在播种期间病虫害发生的情况进行研究,但病虫害的总体控制效果不理想。在气候条件转变时,可能会影响到农药的施加效果,因此会导致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弱,冬小麦病虫害的影响会不断继续。在冬小麦防治过程中,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便可以对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1]。
        西藏地区为高寒地区,虫害包括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毛毛虫和飞蝗等,病害包括条纹病、黑穗病和麦类锈病等。在播种期间,小麦容易出现根腐病、茎基腐病和纹枯病等不同病状,影响产量。除此之外,由金针虫等害虫引起的病虫害也会对产量造成一定冲击,影响控制效果。受各类气候条件的影响,飞蝗的爆发具有集约性、迁飞性和毁灭性,对冬小麦的生长具有致命影响。蚜虫又分为麦蚜虫、油菜蚜等种类,繁殖速度快,对西藏地区冬小麦也具有危害。在播种期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主要包括麦红蜘蛛、麦蚜虫的防治,根据西藏地区不同特点进行实际情况的分析,通过麦田封拢、深耕杂草的清除,可以将麦芽虫生长高峰期进行掐断和控制,在检查害虫的第一时间段便可以进行查杀和防治。在进行病虫害查杀工作时,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再结合其他防治措施,使得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2]。
2 冬小麦备播期间病虫害防治工作策略
2.1根据实际情况提升冬小麦选育品种质量
        若想进行备播期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必须从根本出发,对小麦品种的选育进行严格筛选。在进行播种之前,必须做好备种工作,前期需要对种子进行人工和机械选种,将病种、残缺种和种子中掺杂的杂物挑选出来。将种子进行晾晒之后,结束种子的休眠期,促进种子萌发率。在品种选择时,需要结合西藏地区的特点,要注重抗病虫害种的筛选,通过多系品种和混合种来增加品种抗病虫害的稳定性。

例如可以选择山冬七号这种品种,结合自然条件进行早播,可以将时间范围限制在十月初到十月中旬之间进行播种。在播种时还要控制好种子播种的重量,确保每亩播种量在18千克到20千克之间。播种前还需要对小麦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进行实验验证,从而为西藏地区小麦病虫害防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在农业技术部门推广过程中,将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进行不断培育,能够有效提升冬小麦备播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若小麦种子较于陈旧,抗虫害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气候条件有利的情况下,病虫害依旧会爆发而得难以得到控制,所以在备播期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须从根本出发,确保小麦选种的质量。在冬小麦备播期,还需考察日照条件等,通过冬小麦质量的严格控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冬小麦生长过程中,日照条件越好生长的状况便会越好。西藏地区的冬小麦生长周期约为300天,能够通过充足的日照贮存大量有机物,因此备播期考察冬小麦日照环境,确保良好品质[3]。
2.2注重精耕细作
        在农业耕作过程中,必须做到精耕细作,小麦根系整体偏弱,若对根系进行损伤后,可能会影响小麦对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从而导致小麦灾备波切及后期生长期无法应对病虫害的影响,在耕作时尽量选择机械播种,通过西藏地区整地、种子和底墒之间的质量进行合理密植,提高播种质量。在耕作时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认真仔细地进行小麦耕作工作。
2.3合理喷洒农药、施肥和追肥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病虫害进行化学防治。例如为防止小麦的腥黑穗病,可以用50%的甲基托布津粉剂,按种子的质量进行拌种配比后施加在冬小麦上。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萎锈灵按1:5:2的比例与0.3%的种子量进行拌种后,可以有效防治小麦白秆病的出现。也可以把冬小麦种子浸泡在2%的石灰水中,浸泡三昼夜后用5%牛粪灰水再浸泡五昼夜后晾干播种。在冬小麦备播期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量元素和肥料的配比,从而增强小麦生长的抗病能力。在施加过程中,要遵循合理化原则,对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的比例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土壤养分的充足。在耕种前要随耕随耙,将土壤充分打散后,确保耕种土地之间的耙平再施加肥料。如果土地的杂草较多,需要将杂草清除后再进行施肥,避免杂草与土壤争肥而出现病虫害现象。
2.4做好备播期土壤处理工作
        在进行麦田耕种时,农业技术部门的相关操作人员需要对西藏地区的农户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病虫害消杀知识的宣讲,帮助农户进行病虫害合理防治。通过病虫害种类分析配置消毒农药,喷洒后改善土壤中病虫害生长情况。在杀虫时也要降低农药的残留率,确保小麦能够正常健康生长而采用最小剂量的农药,不能对冬小麦种植的品质产生影响。在播种时若发生较严重的病虫害,还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通过混合药剂的配比和使用,将药剂渗入土壤中从而对病虫害的地下害虫从进行防治。
2.5对农机器具进行检修管理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喷洒设备和机械设备的检修。在各项工作进行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有效运行能够提升病虫害防治的工作效率。播种时要遵循全面、严格的原则,对各类器械零件设备进行维护,在播种前若土地较为干旱,还需要通过大型设备来进行水分的补充后再进行害虫的消杀工作。
3 结束语
        西藏种植业在不断发展,冬小麦的栽培技术也在逐渐成熟。在小麦备播期,当地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需做好病虫害的防护工作,通过实际情况的分析,促进小麦质量的提升,保证冬小麦的产量,从而提升西藏地区的农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强,浅议西藏地区中东部旱作区冬小麦高产开发综合技术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8,17(6):116-118.
[2]王园园.冬小麦备播期间如何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J]河南农业,2018,(22):42.
[3]卢纪宗.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7,33(10):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