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污水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21期   作者:孙佩佩
[导读]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入,给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孙佩佩
        青岛中润监测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510
        摘要: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入,给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污水处理工作中,需要先开展水质检测分析工作,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水质净化处理,所以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重点就提高污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污水水质检测;准确性;稳定性
        引言
        经济大发展中,人们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对水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工业、农业生产活动对水质影响较大,因而需要做好水质检测工作。污水水质检测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从而使水质检测的准确和稳定性得到保障。
        1影响污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因素
        1.1检测仪器因素
        在污水水质检测过程中,应用的检测仪器也是影响污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因为现阶段来说,许多仪器在应用的过程中都没有进行数据上的校准,可以存在一定的误差,这里的误差包括单项测量的误差以及多项测量的误差等,而且检测仪器如果没有定期进行清洗或者检修,也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1.2水样预处理因素
        由于污水水质含量较为复杂,所含组分形态各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因此在分析检测之前,检测人员如果不对污水进行针对性的预处理,没能呈现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和浓度,就会出现其中有害物质干扰检测结果,同时还会影响检测仪器的工作状态,使其无法正常工作;一般水样的预处理方法有过滤、浓缩、蒸馏和消解,还需要针对检测项目,做好保存工作,并在有效的保存时间内做好检测工作,在任一环节失误操作,都对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1.2检测方法因素
        首先,对于污水水质的检测过程中,有着多种检测方法,但是如果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很可能影响检测结果上的准确性,例如物理检测方法虽然是工作人员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它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某些污水来说,它可能在视觉、嗅觉等方面都没有形成肉眼可见的变化,但是其实里面已经含有了超过一定范围的重金属或者其他杂质,如果仅仅凭借物理检测的结果,对于这种污水的判断来说也就没有那么准确。
        2提高污水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优化措施
        2.1做好仪器清洁工作
        在实际进行污水水质检测时,除了要根据污水类别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外,还需要确保仪器的清洁度符合既定标准,一旦仪器清洁不到位,表面存在污染物或干扰源,那么会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仪器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其养护需要采取专门的清洗液进行仪器清洁和擦拭,使其表面污染物最大程度减少。由于污水检测过程中接触到最多的就是仪器设备,不同仪器具有不同的功能,其检测工序也不尽相同,其中一个工序出现错误,就会出现连锁反应,导致后续的工序也出现问题。因此,除了要采取规范合理的方法保存和养护仪器外,还需要确保检测中各个工序的质量符合标准,最终确保检测质量。
        2.2完善污水水样预处理工序
        在开展污水水质检测前,需要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即水质的过滤和沉降工序,其目的是尽可能地降低水样中污垢对仪器、管路所造成的影响。在进行预处理前期,由泵抽取污水后经初滤器过滤掉一些粒径较大的杂质,然后可以直接进行水质检测分析。

由于样品中杂质会对仪器进样管路、测量模块造成干扰和堵塞,特别是对于滴定法和电极法检测水质的项目,在检测前需要利用滤芯目数为200.0μm以下的过滤装置进行水质过滤处理;对于分光光度法检测的水质项目,检测前需要利用滤芯目数为40.0μm以下的过滤装置进行样品过滤,最大程度上避免水样中杂质对仪器造成干扰,从而提升检测准确性。
        2.3优化处理工艺
        对于目前的污水处理工作来讲,处理工作的质量也会对污水质量检测工作数据的准确性带来一定的影响,污水处理工作结束后水体内杂质越少后续的质量检测工作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越高。在目前的污水处理工作进行过程当中,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优化,提高污水处理工作的质量。首先,可以通过强化反硝化来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将碳源投入到污水处理过程中缺氧的阶段,提高反硝化的效果。其次,可以通过强化化学除磷的方式来优化处理工艺,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强污泥的沉降效果,使流出的再生水内含泥量降低。在这过程当中利用更加有效的方式将相关药品放在生物池的出水口以及箱用的管道当中,利用水流的作用,来降低再生水内的泥沙含量。第三,可以利用硫酸亚铁或PAM等有机、无机的絮凝剂来对污水进行处理,不仅能够优化污水处理的技术,也能够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使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能够达到排放和利用的标准。
        2.4检测误差控制
        首先,根据《污水检测环境质量标准》对污水类别进行明确划分,然后依据类别进行检测仪器的选择,确保仪器选择的合理性,例如对于污水中总氮的测定,可依据日常单点校准浓度、仪器标准曲线浓度等指标。其次,在进行污水水质检测时,还需要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以降低检测误差出现的概率,例如分光光度法在污水水质检测中的应用,国际标准参数与我国实际的检测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国际标准规定测量污水总氮的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所采用的是700nm的波长,而我国所规定的标准是采取800nm的波长检测。由于污水总氮杂多酸通常在691-729nm之间存在突出宽系数峰,其中最大峰值位于710nm,所以在实际进行污水总氮含量较低的测定时,可以选择710nm的波长进行检测,而对于总氮含量较高的污水检测,为了避免检测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受到干扰,需要选择679-745nm之间的波长进行检测。此外,污水水质检测中进行消解处理时,国际标准规定的污水消解需要进行高温高压处理,但是我国则规定是采取氧化剂加热消解或紫外氧化消解处理。针对国际和国内两种消解方法所造成检测结果方面的差异,在实际的污水水质检测中,检测人员可以选择自然冷却的方式,并适度缩短冷却时间,以达到提升检测效率目的,同时在进行后续滴定法检测水质环节,相关人员要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加热温度、体系pH以及试剂等,不可以采用高锰酸钾指数标准样品进行检测,而是需要选择在高温环境下依然保持较高稳定性的间苯二酚样品,在提升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确保检测过程稳定性。最后,为了避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需要规范人员的操作行为,通过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确保操作误差出现概率降至最低,同时对于设备仪器性能要进行定期维护管理,避免设备自身性能影响检测结果。此外,对于检测环境也要综合分析,明确环境中气温、气压以及空气湿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检测时间和地点,有效避免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干扰。
        结语
        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来讲,在水资源利用过程当中,无论是节约用水还是对废水进行处理,都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都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我们来讲,在稀缺的水资源面前,我们要节约用水,还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污染水进行处理,同时利用污水质量检测技术对处理后的水体进行检测,能够保证水体的质量符合再次使用的标准。
        参考文献
        [1]邢楠楠.试论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J].化工管理,2017(30):34.
        [2]李刚.加强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建设运营管理[N].中国环境报,2019-09-05(003).
        [3]邢俊莉.污水处理厂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研究[J].商讯,2019(25):6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