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品种鉴选试验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21期   作者:余芸 邹盘龙 余鸿村 李智 通讯作者:唐罴*
[导读] 对9个春种马铃薯品种进行鉴选试验,通过产量和田间抗性的初步评价,结合品质分析和市场需求,筛选出适于我市春作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
        余芸   邹盘龙  余鸿村  李智  通讯作者:唐罴*
        (贵州省盘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贵州盘州市 553537)
        摘要:对9个春种马铃薯品种进行鉴选试验,通过产量和田间抗性的初步评价,结合品质分析和市场需求,筛选出适于我市春作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马铃薯;品种;鉴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通过对甘肃农科院、云南农科院选育的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进行引进,在盘州市进行9个春种马铃薯新品种(即:荷兰15号、Ys-277、陇薯7号、冀张薯12号、Ys-202、陇薯10号、Ys-107、希森6号、Ys-109)鉴选试验。3月2日播种时亩施“好花红”有机肥300kg(每小区施6公斤),“西洋”复合肥(N、P、K为15:15:15)50㎏/亩(每小区1公斤),不施追肥。小区长4.5m,宽3m,面积为13.5㎡,株行距为0.28m和0.6m。四周及重复间走道0.5米,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
        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盘州市胜境街道办岩上村祭白翼,纬度25.605752°,经度 104.391257°,海拔2180.8m 。地势缓坡、地面平整、不易积水。前茬为玉米、肥力中上等、水平一致、位置不受建筑物、林木、林带等遮荫影响、土壤类型为黄棕壤 ,耕地和整地方式 :拖拉机耕地,人工精细整地。生长期间月平均最高气温23.8℃,最低气温14.5℃ ,平均温度19.2 ℃;生长期间降雨量 1260.9㎜ ,降雨次数为96次,降雨天数为75天,时间分布3-8月。
        3 田间管理
        3.1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切块,每个切块带1-2个芽,切块时淘汰病烂薯,切刀进行消毒更换(个别品种切块),多数品种为整薯播种,剔除病烂薯。根据当地生态、栽培条件,于3月2日播种,天气晴朗,按行距60cm、株距28cm、每行种植16窝,每小区80窝,种植密度为4000窝/亩,当天播完。
        3.2施肥:3月2日播种时亩施“好花红”有机肥300kg(每小区施6公斤),“西洋”复合肥(N、P、K为15:15:15)50㎏/亩(每小区1公斤),不施追肥。
        3.3中耕、除草、起垄:2020年5月12日进行第一次去除杂株、杂草、中耕起垄;2020年6月4日进行第二次去除杂株、杂草、中耕起垄。                   
        3.4收获:马铃薯植株叶片变黄、脱落及进入成熟期,便可进行收获。7月16日开始收获,先成熟的品种先收获,后成熟品种后收获。
        4 生育期及品种性状:
        表4.1  物候期记载表

        
        表4.2  出苗率、平均主茎数和株高调查表

        5 结果与分析
        表1  小区产量汇总表

        
        表2  方差分析表
          
        由方差分析表可看出,品种间F值﹥F0.01值,说明品种间差异极显著,重复间F值 < F0.05值,重复间差异不显著。为了判断任何两个品种间差异是否显著,需进一步进行新复极差测验(LSR法)。
        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位次从高到低分别是:产量位次从高到低分别是:Ys-202、 Ys-107、 Ys-277、 Ys-109、 冀张薯12号、陇薯7号、 希森6号、 陇薯10号、 荷兰15号。排名①-④名的品种平均亩产3368.56—3060.89kg;排名⑤-名的品种平均亩产2533.95—1618.35 kg;9个品种生育期77-132天,其中Ys107和Ys109最抗晚疫病,产量分别为3317.7kg和3060.89kg,Ys202较抗晚疫病,产量为3368.56kg;产量最低的品种荷兰15号,为1618.35kg,生育期为81天,早熟,不抗晚疫病。
        6 结论
        Ys-202 、Ys-109、Ys-277、Ys-107,这四个品种产量高、大中薯比例高,植株粗壮,抗倒伏、抗晚疫病,丰产性好,适宜我市区域大春示范推广种植;陇薯7号、陇薯10号可在我市区域内大春示范种植,但应做好晚疫病防治;冀张薯12号、希森6号、荷兰15号为中早熟品种,可在我市区域冬作或小春示范种植,同时,做好晚疫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曾钰婷,刘正玉,斯年,等.马铃薯品比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98-99.
        [2] 洪彬艺.闽南地区冬种马铃薯品比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1(3):25-27.
        [3] 买自珍,蒋儒龄,陆俊武,等.马铃薯垄作膜下滴灌关键技术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0(2):7-9.
        [4] 黄建良, 寿建尧, 陈月娣. 马铃薯新品种筛选比较试验研究[J]. 上海农业科技, 2006(2):91.
        [5] 王思见,刘彩平,谭绚,等.贵州马铃薯中晚熟新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2014(8):112-115.
作者简介:余芸,女,贵州省盘州市,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栽培试验及示范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唐罴,男,高级农艺师,从事马铃薯栽培试验研究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