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云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卫生院 甘肃省 天水市 741032
【摘要】目的:对中医内科治疗法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把2019年5月-2020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慢支患者7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然后随机分组(观察组:n=35,对照组:n=35)。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医疗法,把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结果施与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是71.43%,而观察组是97.14%,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出现异常反应的概率是22.86%,而观察组是5.71%,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医内科治疗的方式给慢性支气管患者实施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建议临床上推崇使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分析
临床上,最为多见的呼吸系统病即为慢支,患上该疾病,最明显的症状有:咳嗽和呼吸困难。引发该疾病的因素有: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病毒细菌的感染。患者被感染之后,便会导致气管黏膜及炎症,若不进行有效的治疗,便会导致呼吸系统产生慢性疾病,若症状加重,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以西医为主,但据整体的治疗效果来看,并不理想。相关研究者经研究后提出:对慢支患者实施中医内科治疗,效果极佳[2]。为进一步探究该治疗的效果,本研究把2019年5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慢支患者选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具体为:
1基本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把2019年5月-2020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慢支患者7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然后随机分组(观察组:n=35,对照组:n=35)。具体为:观察组中,男患为21例,女患为14例,其年龄47-70岁,平均年龄(62.12±6.67)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4.01±0.15)年;对照组中,男患为19例,女患为16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62.66±6.59)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89±0.21)年。对所有患者相关资料给予对比,数据无差异,P>0.05。
本研究经我院的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诊断均属于慢性支气管炎;(2)患者无其他脏器疾病;(3)患者无精神疾病和交流障碍:(4)患者均知情,且签署知情权协议。排除标准:(1)患者有严重的精神障碍;(2)患者依从性极差。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给患者使用常规抗生素及止咳药,喘息患者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观察组实施中医内科疗法,操作为:给患者服用医院自制的中药汤剂,药方中包含当归9g,半夏、莱菔子、茯苓、陈皮及甘草均为14g。让患者服药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变化进行观察,若症状比较严重,可继续增加药量。具体做法:对于肺部受到风寒的患者,可在药方中增加14g杏仁和9g的麻黄;就风热犯肺患者而言,可于药方内增加7g桑叶、3g的菊花、薄荷和甘草。药剂的用法用量:每天1剂,需分早晚服用。进行治疗时,医务人员需引导患者清淡饮食,同时戒烟酒。所有患者都持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1)观察所有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判断标准:若患者喘息情况、咳痰以及咳嗽情况均发生明显改变,视为显效;若患者的基本症状得到一定改善,视为有效;若患者相关情况未改善,还有加重,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观察所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过敏、头晕、恶心及口苦)的概率。
1.4数据统计法
研究获得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量用()表示,t检验,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概率用n(%)表示,x2检验,如果P<0.05,提示差异具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表1数据显示:对照组有效率是71.43%,而观察组是97.14%,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n(%)]
.png)
2.2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表2 数据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概率是22.86%,而观察组是5.71%,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png)
3讨论
在临床上,最为多见的呼吸疾病便是慢支,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为病原微生物亦或化学刺激。该疾病患者长时间呼吸,会发生咳嗽、喘息等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阻塞性肺气肿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3]。在西医治疗中,该疾病主要使用抗生素实现治疗,西药能够将患者的症状控制住,但是,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所以,整体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医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是以辩证的方式实现治疗[4]。中医认为,人体的非比较娇嫩,很容易感染风寒及燥热等,导致肺气损伤,要改善这种症状,提高治疗的效果,可采用中药汤剂。半夏及茯苓有降气化痰的效果,其还能健脾行气,补血益气,效果极佳,此外,这两味药还能延缓患者的疾病进一步发展。采用陈皮及当归能够缓解患者的咳嗽,有助于患者的肺气畅通、排除浊气、改善体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效率。为使治疗效果更佳,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者的变化,并能够根据其症状加减药量,达到治疗的目的[5]。
本研究内,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是71.43%,而观察组是97.14%,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此结果说明,慢支患者治疗中使用中医内科疗法,可在较高程度上改变治疗有效性,实现治疗效果佳。究其因,主要是中药有降气化痰、排除浊气、顺畅肺气等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体虚,实现治疗。对照组出现异常反应的概率是22.86%,而观察组是5.71%,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该结果说明,中医内科疗法能够改变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增强治疗的效果。究其因:中医的刺激性小,可在很大程度减少不良情况发生的概率。
综上,给慢支患者实施中医内科疗法,不但可以缓解患者症状,还可以将不良情况出现概率降到最低,使治疗效率得以提升,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晓明.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内科治疗[J].健康必读,2020,(4):240.
[2]于洪双,张帆.分析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J].系统医学,2020,5(2):135-137.DOI:10.19368/j.cnki.2096-1782.2020.02.135.
[3]杨国玲.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J].中华养生保健,2020,38(8):5-7.
[4]赵亚飞.中医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探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2):32-33.
[5]王楚虹.慢性支气管炎中医治疗[J].科学养生,2020,2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