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技术在灌区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21期   作者:万艳
[导读] 21世纪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世界经济逐渐由工业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化建设在全球范围内盛行,这也是新时代来临的主要特征
        万艳
        仙桃市水利和湖泊局  湖北省  433000
        摘要:21世纪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世界经济逐渐由工业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化建设在全球范围内盛行,这也是新时代来临的主要特征。现阶段,将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相融合,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灌区作为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推动下也逐渐向现代化和信息化方向迈进。因此,本文重点对3S技术在农业灌区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3S技术;灌区;信息化建设;运用

引言: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发展水平能够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大计。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不断崛起,并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广阔机遇,促进灌区信息化建设成为可能。尤其在科学技术推动下,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以及RS(遥感系统)技术逐渐成熟,将其运用到灌区信息化建设中,不仅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求,还能有效节约水资源,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1]。
一、3S技术及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概念
(一)GIS技术
        GIS技术又称为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软硬件系统、数据库以及管理人员组成,其作用是通过地理空间数据库对地理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地理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等多种功能,能够全过程更新地理信息,有利于动态掌握地理信息变化规律,从而为地理决策以及相关研究提供有利依据。
(二)GPS技术
        GPS技术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由空间星座、用户设备以及监控设备组成,是一种利用空间卫星进行无线电定位导航的系统,具有定位精度准、导航时间快、观测距离短、抗干扰能力强等多种优势,能够为用户提供科学、准确、即时的三维坐标。
(三)RS技术
        RS技术又称为遥感技术,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提取应用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利用传感器装置对不直接接触的对象进行研究,从而获取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而后对研究信息进行提取、加工以及应用。
(四)3S技术集成化分析
        3S技术集成化,是指将GIS、GPS以及RS三种技术通过一定结构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三者协调作用,使其能够在相互促进和补充的情况下,自动化完成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等功能[2],并且提高信息数据应用的智能水平,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五)灌区信息化建设
        灌区信息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获得灌区相关信息,通过对灌区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加工及传输,为灌区管理部门实时掌握灌区状况奠定基础,同时为部门决策提供准确依据,有效提高灌区管理效率和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促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3S技术在灌区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运用
(一)GIS在灌区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
        将GIS技术应用到灌区信息化建设中,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一,从硬件建设方面分析,涉及到灌区管理调度网、监测点以及通讯设施建设三个方面。

第二,从软件建设方面分析,涉及到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处理、监控、管理等多个方面,同时包括软件二次开发和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GIS技术也得到了一定优化和完善,其在灌区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以下成绩:(1)曾有学者和专家在灌区管理中广泛应用了GIS技术,并结合应用效果,得出了该技术在灌区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即合理分配水资源,实现农业适时、适量灌溉这一需求,有利于满足节约用水需求。(2)部分专家针对农业灌区管理技术落后这一问题,提出通过GIS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模型。该模型共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预测模型系统(预测供水量、需求量以及供需平衡);第二种为优化配置模型;第三种为规划与环境评价模型。(3)在科学技术不断推动下,部分专家也在上述两种GIS技术应用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灌溉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分为多个模块,其中包括配水优化模块、农田灌溉模拟模块、灌区管理模块等。能够通过精准计算,对灌区作物水源需求量进行分析,从而优化配水模式,保证在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通过实际应用总结分析,该系统具有操作简便、扩展性强、界面友好等多种优势[3]。(4)现如今,将GIS技术应用到灌区信息化建设中已经逐渐趋于成熟,结合实际应用效果,取得了GIS技术具体应用方法,并且真正的实现了实时、适量灌水需求。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与通讯、管理等系统联合应用,促进灌区管理向信息化和自动化方向不断前进。
(二)GPS与RS在灌区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
        GPS与RS技术,是灌区现代化发展中常见的新兴技术之一,通过这两种技术,能够实时获取灌区信息,并且获取的信息具有准确性高、可靠性强等多种特点。另外,GPS与RS技术不仅可以获取局部地区信息,还能够提供全球信息,这也意味着灌区信息化建设正在由局部到整体、从过程到模式发生一系列转变。其中遥感资料是获取灌区地理信息的重要资源。
        在灌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GPS技术和RS技术主要作用是收集资料、技术实施以及精度分析。曾有学者在灌区管理实践中,应用GPS技术,分析了灌区平面基本控制网监测、精度分析以及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相对于传统灌区而言,应用GPS技术能够更加真实、准确的获取灌区信息。在此基础上,还有专家和学者利用RS技术,对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进行了全过程动态监督,通过监督结果,准确掌握了土壤盐渍化变化规律[4]。而后,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SPOT与TM相结合的遥感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充分应用到灌区信息化建设中,通过该技术调查灌区土地,能够有效提高土地调查效率,降低调查成本,同时充分保证调查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有专家对灌区配水自动化系统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将遥测、遥控以及遥感技术有机结合应用到该系统中,通过实际工程使用证明,该系统实现了灌区按时、按量、按需自动供水需求,不仅充分满足了农业生产需求,还有效优化了配水系统,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GIS、GPS、RS技术统称为3S技术,这三种技术均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灌区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3S技术促进灌区向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趋势发展,一方面满足按时、按量、按需供水需求,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消耗,从而节约水资源,实现绿色发展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晓阳,孙学平,陈亮.基于3S技术的宁夏引黄灌区作物种植结构调查[J].人民黄河,2017,36(11):135-137.
[2]王联春,刘振群,于旭东.3S技术在农田灌排渠道选线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9,30(11):140-144.
[3]段永刚,汪志农,尚虎君,王玉强.3S及其集成技术在灌区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节水灌溉,2018,12(08):136-137+140.
[4]饶碧玉,成换换.3S技术在灌区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8,15(01):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