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斌 2邓敏玲
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130061)
2青海省第四地质勘查院
摘要:青海省格尔木市红水沟地区位于柴达木准地台之西南缘,前人在红水沟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地质及物化探研究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而此次研究工作对区内两处水系沉积物异常以及地磁异常进行查证,查明异常起因,并对已发现的含金蚀变带进行调查评价,对拟发现的矿化体进行初步控制,对高精度磁测工作在该区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精度磁测,青海省格尔木市,铁多金属矿预查
1.地质概况
研究区处于伯喀里克-香日德Au-Pb-Zn(Cu、稀有、稀土)成矿亚带。区域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Pt1J)及第四系(Q),本区内大面积分布片麻岩组和斜长角闪岩组,整体呈北西向带状分布。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岩浆活动经历了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等构造岩浆旋回,岩石类型众多,从超基性岩、中酸性岩均有出露。
研究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Pt1J)片麻岩组(Pt1J1)、斜长角闪岩组(Pt1J2)和大理岩组(Pt1J3)及第四系地层,第四系地层主要在研究区东北部及河谷两岸分布,沉积物主要为冲洪积堆积物、冲积堆积物、冰碛—冰水堆积物。
区内构造变形主要为断裂构造,褶皱构造不发育,根据断裂走向可分为两条:北西-南东向断裂(F1),北东-南西向断裂(F3)。其中北西-南东向断裂为测区的主要断裂组,控制了测区的构造格架,并有多期活动的特征。北东-南西向断裂切错北西-南东向断裂
研究区岩浆岩活动十分强烈,侵入岩发育,出露面积较大,约占基岩面积的50%。印支旋回的侵入岩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岩石类型以中—酸性岩为主 。
2.地球物理特征
从测区以往地磁工作成果分析,整个测区分南、中、北带,显示不同的异常特征,整体走向呈北西向。其中北带以规模较大正异常为主,主要由不同时期的侵入岩引起;但在其北接触带部位分布有众多的局部异常,强度较大,主要由各类磁性岩石引起;部分规则异常为磁铁矿化体引起。前人已在该接触带上发现了多处磁铁矿化体及多金属矿化体,使其接触带成为该区主要成矿带。中带以负异常为主,强度较低,主要为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白金水口岩群沙河岩组片麻岩岩段(Pt1bgn)和碳酸盐岩岩段(Pt1bMb)的地层反映。南带以局部异常为主,正负伴生,形态较为规则,主要分布在各类侵入岩与金水口岩群沙河岩组片麻岩岩段(Pt1bgn)和碳酸盐岩岩段的接触带部位,异常性质不明。
3.高精度磁测方法应用研究
3.1 1:1万高精度磁测异常研究成果
本次研究工作对区内 HS43乙3、HS44乙3两处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以及1:5万 DC-2009-M70地磁异常进行查证工作,共分解出17个子异常,异常编号由北向南、由西向东依次编号为M1-M17(剖面平面图)。研究区的磁场变化呈北强南弱的变化趋势,异常的强度变化较小,异常以大面积的正异常为主,研究区北部的主体异常主要为岩体所引起,研究区南部的部分异常主要为磁铁矿化斜长角闪岩、磁铁矿化的石英片岩所引起,研究区只有少量的磁异常为超基性岩所引起。
对全区数据进行了化极处理,化极后异常向北有不同程度的偏移,一般异常规模大者偏移量较大,北部主要磁异常中心向北偏移达40m;异常规模小者偏移量相应不明显。化极后基本消除了大型中酸性隐伏岩体对研究区南和北部的影响,磁异常与地质体的对应性更加准确,通过化极处理,对磁性体深部延伸和规模更有明晰的判断,研究区的酸性岩体分布范围十分清晰,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显示十分明显(见图3-1)。
.png)
图3-1 红水沟地区1:1万磁异常(△T)化极等值线平面图
对原平面ΔT化极地磁异常进行了500m高度向上延拓处理,主要显示显示矿致异常和岩体异常,并在研究区北部显示出北西西向构造特征.研究区南部的零星磁异常仍有显示,全区除矿致异常和岩体异常外,以大面积的正磁异常为主,说明该矿体和岩体向下延伸很大。(见图3-2)
.png)
图3-2红水沟地区1:1万磁异常(△T)化极化极延拓500米等值线平面图
综上所述,通过对磁测数据进行了化极处理、延拓处理的综合分析来看,上述位场转换处理对研究区的酸性岩体分布特征及各个磁异常的深部延伸情况等有较为直观反应,对研究区M9、M10两处杂岩体在深部产状没有一个明晰的反应。
3.2 1:1万高精度磁测局部磁异常解释推断
M9异常位于预查区中北部,走向为北西—南东向,长约600m,宽约500m,为一中强磁正异常,△T极大值约1400nT,异常处于金水口地层区,依据地表TC002、TC004、TC005的揭露,通过TC004揭露发现超基性岩两层辉石岩,通过TC005探槽的揭露,圈定三层蚀变辉橄岩,综上所述可以肯定异常主要为斜长角闪岩所引起。
为进一步检查分解该磁异常,为工程布置提供高磁剖面反演依据,在该异常中部布设1:2000剖面CP04,剖面异常呈单峰值,异常强度大、梯度陡,△T极大值约1505nT,曲线衰减较快。
为了更好了解该磁性体深部延伸及规模,为工程布置提供依据,对CP04剖面进行二维反演,根据已有的磁物性参数(磁化强度为500*10-2A/m)对CP04测线反演计算,发现该异常的主体异常为一中强磁性体所引起,磁性体埋深较大,埋深约350m左右,磁性体产状深部南倾(见图3-3)。
.png)
图3-3 红水沟CP04测线高磁剖面二维反演图
剖面异常呈多处异常,异常强度大、梯度陡,△T极大值约1450nT,△T极小值约-300nT,异常曲线衰减较快,伴生有少量的负异常,通过地面工程检查,磁异常为斜长石角闪及辉石岩、蚀变橄辉岩所引起。
4.结论
(1)通过此次1:1万高精度磁法研究工作,圈定地磁异常17处,其中M9、M10磁异常与圈定的超基性岩体基本吻合。两异常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异常梯度变化较小,异常强度在200nT—400nT之间;M13、M15、M16磁异常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串珠状展布,其中M13强度大、梯度陡 、正负伴生,M15和M16呈现出中强磁异常特征,通过地表查证
(2)圈出磁铁矿(化)带一条,矿化带长约1.5km,宽15-40m,产状严格受地层控制,基本与地层产状一致。磁铁矿赋存岩性为石英片岩,矿化主要为磁铁矿化为主,另有弱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等,蚀变以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硅化等为主,类比周边矿区,认为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矿,且延伸稳定,Fe目估含量20-28%,进一步证明异常由磁铁矿引起。其他磁异常强度小,梯度缓,分析认为由花岗闪长岩岩体引起。
(3)综合所述,高精度磁测方法是红水沟地区有效的勘查手段。面积性的高精度磁测可以迅速缩小靶区;为准确判断地质体特征提供可靠的依据。此次成果表明找矿方式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