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莲1 张永宏2
1.延安市安塞区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 陕西 延安 717400
2.延安市安塞区林业外援项目合作中心 陕西 延安 7174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现代化不断发展,森林资源成为我国稀缺条件。现下根据相应手段,我国尽可能采取退耕还林手法,进而加大我国总体森林资源。营造林又称之为修造万里绿色长城活动,现当下于我国各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并进行着手实施。自我国意识到森林资源重要性以后,近几年不断加大营造林技术应用,尽可能增加我国绿色资源。在我国大发展方向中,退耕还林成为一项基本措施,需要在退耕还林中积极应用营造林技术,确保森林资源得以再生。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将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进行实际操作推广,并对其方案进行了具体剖析。
关键词:营造林技术;退耕还林;推广应用
现如今我国经济技术不断发展,但自然条件却在被我国人民急剧消耗。我国本身就是人口密度第一大国,若在生态治理发展方面得不到相应改善,将会对我国造成不可逆转危害。因此现当下我国已将重造绿色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发展指标。尽可能使我国在发展经济技术同时,对生态治理方面提高重视度,将生态保护工作,作为我国现有基础工作之一。退耕还林主要指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作为出发点,将坡耕地以及宜林荒山荒地进行退耕还林改造技术。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我国将积极发展营造林技术应用,确保我国重拾绿色生态化环境,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好重要保障。
一、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推广应用
(一)按因地适宜、适地种树原则选择种树
对于不同地区来说,其生存动物种类以及土壤条件等方面因素大不相同,我国科技人员应在对某地区确定使用营造林技术后,先对该地区基本条件做出合理分析,续而为该地区种植最有效植物。确保种植物在该地区能够稳定生长,以便实现退耕还林技术。诸如某些地区竹鼠、鼹鼠等生物较为猖獗,而部分树木对于该鼠类来说,恰好为其对应事物。如若对该类树木在该地区进行种植,不但无法达到退耕还林效果,还会使该地区鼠类更加猖獗,进而导致生态圈遭受破坏,该地各方面自然条件急剧下降[1]。所以只有先对具体地区进行具体观测,在对其进行合理作物种植实施,才能确保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达到高效正面作用。
(二)重视推广造林整地
在对相关地区种植作物进行科学研究后,应在种植前先进行整地工作。整地工作对于退耕还林来说,是一项较为重要步骤,只有将整地工作在种植作物前进行合理实施,确保土壤稀松程度达到作物种植条件,才能为作物生长提供更有利条件。大部分坡耕地及荒山荒地土地中含水量较低,若直接种植则会导致作物出现枯死等现象。如在耕作前对该片土壤进行仔细整地,则经科学研究表明,该片土壤中含水率将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大约百分之十六。地下水量增多进而为植物种植提高了存活率保障,使作物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大大降低死亡率,进而确保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营造林技术得到合理应用实施。
二、营造林技术在实际应用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科学合理规划设计
目前对于我国营造林技术现状而言,其并不存在科学合理规划设计,而是走到哪应用到哪。该技术在科学管理层面极度缺失重视度,导致在营造林技术推广中,出现较多应用不合理等情况发生。我国上层科技研发者应针对该方面问题,积极开展报告讲座类活动,确保实施者能够在退耕还林中合理实施营造林技术。并且对于我国营造林技术推广方面问题,科技人员应积极对其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使营造林技术能够获得细水长流化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在各地区落实营造林技术推广应用[2]。进而使营造林技术成为一项管理较严格,上行下效专业类生态方面技术,便于营造林技术在我国退耕还林目标中得到具体应用与实施。
(二)设计图纸的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现下由于我国加大对于营造林方面重视度,所以相关科技人员也在积极设计相应图纸,该类图纸大部分细节步骤较为详尽、制作精美结构严谨、说服力极强,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起不到实际作用。往往在科技人员与实施人员中间出现了断层情况发生,若想合理解决该类问题,科技人员应尝试进行实地考察,在针对每个地区实际情况设计相应图纸,而不是直接根据数据资料进行图纸设计,毕竟实地与资料两者之间普遍存在部分偏差。科技人员应在图纸中设计具体实时位置、实施方案等,确保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这一大目标中得到全方位实际操作应用。
三、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完善措施
(一)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营造林相关方面工作人员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设计人员,第二部分为施工人员。在对设计人员进行应聘时,应确保该类人员能够扎实掌握该方面专业技术,并必须具有实践能力及精神。要确保设计人员在日常中能够走到施工环境中去,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进而确保最后设计结果能够进行合理有效实施。施工人员则是应当寻找部分对耕地较为有经验人员,该类人员应对优质树苗选择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确保营造林技术在实施阶段能够使效益达到最大化,整个工作区间能够井然有序进行合理工作分配实施[3]。相关监督人员应对设计以及施工等方面做好记录,以便用来指导、管理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目标中达到合理有效发展。
(二)加大壮苗培育技术开发与研究
若想从根本上解决树苗存活率低问题,单单进行整地工作远远不够。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于树苗培育研发,尽可能使树苗能够适应坡耕地及荒山荒地生存条件,进而研发出壮苗。壮苗应具备以下两种特点:1.能够适应坡耕地及荒山荒地种植,存活率较高且无负面作用。2.对于气候水分等方面要求较低、抗虫病率较高。只有研发出适应以上两点生存条件壮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营造林技术中培育成活率低这一问题,进而加大营造林技术实际推广应用,使该技术在根本上得到相应保障。
(三)推广应用水土保持技术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使植物生存环境得到相应改善。在我国退耕还林技术实际应用中,应确切融入水土保持技术。确保营造林在水土保持方面得到稳定持续发展,尽可能减少树木枯死等相关方面问题发生,为我国营造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奠定良好基础条件。在实施水土保持技术时,应根据我国不同地区水土条件进行专业化工作实施,确保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改善相应地区水土保持质量[4]。对于部分正处于植物幼苗期阶段地区,应实施相关保护措施,确保其水土方面条件达标,采取禁止令,防止闲杂人等对该地区水土保持造成破坏。
(四)推广应用树种造林技术
相关部门应对各个地区采取实地考察,然后针对不同地区树种进行编号处理。确保具体树种在具体地区得到相应实践应用操作。相关科技研究人员应根据不同树种适应造林条件不同,为其制定一些具体相关生长措施,将应用树种概念具体化。使每一种树种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达到最高效益。对于一系列基础条件较优异地区,可尝试采取混种种植技术,进而确保种植效益最大化,实现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实际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实际应用十分必要,并且相关科技人员应针对管理、科技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尽可能为我国生态化建设方面尽早提出相应实际对策,使我国生态化建设得到持续稳定高效发展。营造林技术发展方面问题对于我国科技人员来说充满挑战性,各方面工作人员在进行退耕还林实施工作过程中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阴立伟.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20,38(10):58,60.
[2]廖万胜.营造林技术在开远市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科技,2020,1(11):209-211.
[3]唐杰.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1(14):58-59.
[4]朱清.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推广应用[J].花卉,2018,1(16):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