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莹
辽宁省阜新市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230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公共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公共危机管理迅速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话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突发事件研究现状,提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改进策略,运用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探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与归纳,有助于我们看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公共危机事件
一、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日趋复杂,我国突发事件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诸如 2003 年春的 SARS 事件、2008 年冬天的暴风雪灾害以及汶川大地震,再到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使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突发事件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及其引起的危机已成为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二、 国内外突发事件研究现状
由于突发事件的频率、大小和危害存在着差别,同时也由于人们对其认知也有所不同,所以在不同的国家及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研究的重点有所不同。
(一)国外突发事件管理研究现状
国外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以危机管理理论为主要研究方向。
在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危险性的特点促使学者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来看待。当时研究的特色表现为:大国关系成为自然灾害后第二个应急管理研究的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关企业危机管理、国际重大危机事件管理、政府危机管理方面的著作逐渐面世。主要代表著作有艾利森的《决策的实质》,齐摩门的《政治暴力、危机和革命:理论与研究》等。
冷战的结束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新的危机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诸如“9.11”事件,禽流感、非洲大湖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和席卷东南亚、俄罗斯、拉美的区域金融危机等等。突发事件管理研究跨学科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一时期映入学者视野中的突发事件越来越多,主要包括:巴顿的《组织危机管理》,罗伯特·希斯的《危机管理》等。这一阶段对应急管理的研究领域较为深入,取得了新的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之后,学术界在对危机管理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一系列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社会危机现象产生的原因、社会冲突与突发事件发生的关系以及国家风险。过去的十多年中,两极体制的瓦解,许多转型国家面临社会危机、大规模的社会冲突、民族冲突等突发事件频发,学术界开始对转型国家进行研究。研究方向除了原来的传统型基础理论研究外,还开始侧重到危机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建设上来,开始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途径、方法、信息化管理和模型设计进行专业和技术层面的研究。
(二)国内突发事件管理研究现状
我国应急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应急管理作为独立学科的研究只是近年来的事情。国内学者对应急管理的研究开始于刘家顺、刘斌等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的重点研究项目“政策科学研究”,其最终研究成果中已经涉及到公共危机与政府责任问题。直至“9.11”事件之后,我国政府以及学者的才开始对社会危机引起高度重视,学者开始对我国突发事件管理与政府职责等问题的相关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群体性重大事件、粮食安全问题、恶性生产交通安全事故、大型洪涝灾害等。
我国对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主要注重干扰管理方面的研究,从预防的角度探讨应急管理的问题;中期主要是以危机管理为主,主要从防止危机的角度研究;目前主要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角度展开研究,更注重实证方面的研究。
一般来说,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可以分为宏观管理层面、中观管理层面和微观操作层面。宏观层面主要研究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成、运行机制以及应急管理的指导原则等;中观层面主要是寻求应急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撑;微观层面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对应急管理进行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且现今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系统建设也是从宏观的层面进行研究的,这存在着思想误区。
我国正在致力建设一个系统与全面的应急管理体系,但是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和相应的法律建设仍停留在对原则和指导思想层面的研究,没有真正形成可以指导应急管理的理论、思路和方法。我国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和应急救援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尚处于突发事件管理研究的初级阶段。因此,应当通过对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深化应用,构建出一个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专业性的应急管理体系,在这个应急管理体系指导下,就可以进行有序、有效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从而随着人们对突发事件认识的不断提高,在政府的高效指导下,必然会达到从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被动应对到通过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避免突发事件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三、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改进策略
我国各种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人们在与危机的交锋中也逐步意识到了政府在危机应对与管理中的独特作用。
根据众多学者研究结果,针对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大致可以总结出如下改进策略:
(1)树立危机意识。不管是政府还是人民,都需要有危机意识。
(2)成立专门的政府管理职能机构。我国的危机管理机构过于散乱,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相互之间协调困难。因此要建立专门的政府管理职能部门,方便迅速、系统的就突发事件采取相应行动。
(3)积极拓宽政府内外沟通渠道。除了传统的报纸、广播、新闻发布会等方式,还要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
(4)培养恪尽职守的政府管理人员,塑造政府利民形象。政府管理人员工作中认真程度也极大影响了公共危机管理的行动进程,好形象可以树立权威性,具有权威性的政府可以调动人民的力量,在危机面前人民更愿意配合。
(5)增强面临危机必胜的信心。政府危机管理人员和人民都要在危机面前树立必胜的信念,人民要相信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政府要依靠并发动人民的力量去应对突发危机事件。
四、结语
从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公共危机事件是不可避免的。战胜了旧的危机,新的危机还是会不断发生,突发事件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应急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积累经验,从决策和机制上日益完善,从而战胜突发事件。而政府在危机中的每一次决策都会与危机结果息息相关,危机管理工作的每一个层面都与政府管理紧密相连,并有赖于政府公共关系。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是政治社会中有效管理不可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丁文喜.突发事件应对与公共危机管理[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35-36.
[2] 丁伟.浅谈政府公关危机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天下智慧.2011.4
[3] 邵登云.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以无锡市供水危机为例[J].硕士论文.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8.11
[4] 金玥.危机传播在我国危机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硕士论文.西北大学.2008:4
[5]赵要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公共财政应对机制研究[J],硕士论文.河南大学.2007:13
[6] 王宏伟.应急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