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措施优化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21期   作者: 徐新建
[导读]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推进,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数量逐年提升
        徐新建
        连云港市赣榆区水利局  江苏连云港  222100
        摘要: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推进,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数量逐年提升。但由于发展速度过快,现有的管理体系不足以满足建造运行的要求。导致水利工程建造出现了较大安全隐患,不完善的建筑体系将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以及损害施工企业的利益。本文将针对水利工程建造所存的问题开展论述,并且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措施优化
        引言:
        近年来,水利工程的建设作为城市基础建造工程之一,其质得的优劣与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管理体系的建造对于工程完成质量的高低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而管理体系的建造需要分析多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不断完善具体的运行管理措施。
        一、水利管理体系中现存的问题
        (一)水利管理组织无统一性
        目前,我国的水利建设包括几个主要的质量管理形式:第一个是设定在水利建设管理框架内部的监督机构,其具体职能由同一系统内的其他机构所承担。第二个是由水利建设管理当局作为一个整体的质量管理机构。第三个是一个独立的质量管控机构,经水利建设管理人员授权,负责相关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对于质量的安全意识薄弱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水利工程实际建造的工程质量,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不遵守操作规则和对于质量安全意识不足,工程质量达不到相应的标准规范,但这个问题是由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包括工程进度、成本、资金和雇员素质等。再者由于工期要求等原因,一些施工单位倾向于注重工程进度而不是工程质量,这就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一些工程是分级承包,实际运作建设最终以较低成本为标准进行建设,这就使得在运行过程中并且没有足够的资金,致使导致劳动力成本降低,所以难以确保工作质量。
        (三)尚未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
        虽然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制度来管理水利工程建造的质量,但现有的法律制度是比较早期所建立的,并不能够融洽地适应目前水利建设发展阶段的需要。与此同时,由于相关的法律管理条例不够充分,缺乏实际的约束力,也没有有针对性的条文规定。例如,关于水利项目质量管理的规则没有具体说明负责水项目质量管理的机构所拥有的权利范围,也没有说明独立的法律机构与各级水管理当局之间的关系,这就导致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无法获得实质性的法律支持。
        (四)管理措施落实不到实处
        虽然许多水利项目已建立了相对复杂的机制和管理系统,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质量管理仍然是一种表面形式。具体问题如下:
        (1)该国中小型水利项目严重缺乏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同时其管理复杂且工作量大,使得可用资源难以支持完备的管理工作,质量管理过程也存在些许局限,还有一些单位岗位数量不足,质量管理工具老化,缺乏最新的工作标准,最终导致该问题的出现[1]。
        (2)国家对水利工程的投资有多种类型,有以非水利系统为主投资的水利工程。这就导致了相关水利管理机构很难在这一建设工程中发挥其管理作用。例如,在大型水电项目中,质量管理的主要责任落在监测电力项目质量的电站身上,重新建立水质管理机构可能导致重复管理,造成管理资源的重大浪费。这使得这类水利工程的管理落实不到实处。
        二、针对现存问题所提出的优化措施
        (一)打造综合水利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涉及多个部门。因此,除了政府和社会监督之外,还应建立一个由各方开展自我管理工作的管理网络,由于各参与实体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水利项目建设的质量,因此应提高各个部门对工程质量的安全认识,并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各机构内部的管理以达到保证过程质量的目的。政府方面需要负责日常的质量管理监督,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工作,对违规行为实行严厉的制裁。在打造管理体系时可参考图一所示的管理结构。

        图1:管理体系结构
        (二)强化社会整体的安全意识
        在与水利建筑有关的项目中,必须提高相关人员对质量的认识,优先重视项目的质量,只有通过意识形态上的集中教育和加强对安全质量的认识,才能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各级领导人员必须提高对工程质量的认识,才能建立有效的领导能力,提高对工程质量的认识,从而提高效率和工作质量。水利管理部门必须利用一切可用的宣传手段去提高对水利项目质量的认识,水利项目质量把控必须是其优先事项[2]。
        (三)规范相关的法律条例
        水质量监督机构严格遵守与水监督有关的法律和条例,即国家需要加大对水利建筑的监督力度和行政执法措施,直接开展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所有监管活动,包括组织设计单位、建筑单位、监督单位和具体施工的单位,完善国家对水项目质量的监督。
        (四)政府大力发挥其领导作用
        国家质量控制系统的行政执行以及行政激励措施可以在以下领域开始: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负有行政监督的责任,因此在法律上有义务严格控制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并控制参与建造工程的各方及其负责人的行为,从而维护市场竞争制度,保护全体人民的利益;严格遵守国家管理制度,对水利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三、结束语
        要有效地改善水项目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其质量管理系统的建设,并确保水利项目可以得到良好的管理。水利管理体系的优化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政府上,需要做好带头作用,率先完善相适配的法律体系。施工单位上,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安全管控意识,落实好实际的监督工作,将工期的与质量的冲突努力减缓,还需定期为员工开展相关的安全教育。个人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水平,严格落实管理条例,并且服从相关的管理安排。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尽可能改善我国的水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水利管理系统的建造做出一丝贡献。
        参考文献:
        [1]和仕云.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策略探究[J]. 低碳世界, 2020, v.10;No.203(05):115-116+118.
        [2]苗巍.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控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 地下水, 2019, 041(003):248-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