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
摘要:随着多年来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也逐渐严重。根据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在实际情况中,传统的防火方式已经不能在得到应用,在这种环境下,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也成为了建筑安全管理的重点,同时也给消防安全带来了 新的问题。因此,本文对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特点和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特点分析、对应措施
一.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1.用电负荷大。通常情况下,超高层建筑都具有很广泛的用途,既有用于办公、商务、会议的场地,也有住宿、餐饮、娱乐的场地,功能比较复杂。按照这些功能的需求,一般用电设备都比较大,而且用电负荷较大,这都有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2.可燃物较多。功能复杂的超高层建筑在装修时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大量可燃材料,同时因为用电设备较多,可能会铺设大量的电缆电线,若发生火灾,可燃物会迅速燃烧且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浓烟,火势可能会沿着垃圾井、电梯井等竖向或者水平方向的管井迅速蔓延。
二.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高度建筑通常称为超高层建筑。其突出的特点主要有:
1.蔓延速度快。超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相对都比较复杂,而且内部的跨度较大、共享空间偏多,因此会有不同用途的竖井和管道,如果没有做好防火隔离或者进行彻底地封堵,在发生火灾时就可能形成强烈的烟囱效应。有相关数据表明:烟火会以3m/s-5m/s 的速度在高层建筑中蔓延。若是垂直方向,在超高层的建筑中,蔓延速度会上升至8m/s。
2.人员疏散困难。一是层数多,高度高,垂直距离长,人员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区域的时间长;二是人员相对集中,疏散困难;三是发生火灾时由于各竖井空气流动畅通,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增加了疏散的难度。目前全国乃至各大城市配置的登高消防车,最大高度也就是54m左右,其高度也不能满足安全疏散、火灾扑救和救援的需要,而且登高消防车的高度也是有限的,超过登高消防车最大登高高度,外部扑救和救援根本无法实展。发生火灾时,要使人员迅速疏散到地面或建筑物内避难层及不受火灾威胁的安全部位,是十分艰难的。
3.火灾扑救难度大。超高层建筑高达上百米以上,目前的消防车供水能力和供水器材的耐压强度达不到所需的高度,登高消防车和消防直升机是扑救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先进设备,但由于受施展空间和技术的局限,目前无法满足超高层建筑火灾的需要,受高度的限制登高消防车只能救助相应伸展高度内的被困人员和实施灭火,而消防直升机受安全和停放场地的局限,只能救助逃生到屋顶停机坪的被困人员。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大面积玻璃幕墙受高温或火焰作用,易碎裂形成“玻璃刀”,时刻威胁超高层建筑四周参与救灾的消防车、器材装备和救助人员。因此,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一般要靠自身消防设施实现灭火。
三.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现状
1.防火分隔处理不彻底。超高层建筑内设有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等各种竖向管井,管井施工后,楼板和孔洞没有严格按规范进行防火封堵,大量的玻璃幕墙与楼板处没有完全进行封堵或封堵不彻底,火灾时往往变成火灾蔓延的最佳途径.如2007年5月广西南宁地王大厦发生的火灾,就是有关管井没有按规定封堵,以致火灾时,烟气很快蔓延到各楼层。
2.消防设施配置不合理,消防技术不先进。淤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如今我国的消防设备还不足以达到相应的高度,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火灾后的救援要求,由于我国超高层建筑出现的时间较短,在消防技术方面缺乏经验。由于我国消防设施的配备不合理,在火灾发生时疏散和扑救工作往往不尽人意,许多高层建筑没有直升机停机坪,导致消防直升机无法使用。盂由于技术上的限制,高楼层在一定的空间上限制了登高消防车的救援。
3.业主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在我国当前大多数的超高层建筑中,为了节约经济成本,都会在装修中使用大量的易燃易爆物品,使可燃物变得比集中,导致火灾几率变大。另一方面,在对建筑中的消防安全设备和疏散通道维护保的重视度不够,消防设施完好率不够高,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将会不容小觑。
四.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预防措施
1.合理规划超高层建筑的总平面布置和平面布置
一是合理选择位置。根据火灾时辐射热对相邻建筑的影响,易燃易爆场所火灾时对高层建筑的影响,以及消防灭火救援和节约用地等综合因素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二是合理规划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面。由于超高层建筑体量大,高度高,必须设置环形消防车道,主体建筑应满足消防车扑救的需要,尽管目前登高消防车举高能力有限,但在其有限操作范围内还是为消防部门灭火救助提供有效外围途径;三是合理布置燃油、燃气锅炉、油性变压器、柴油发电机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用房的位置。采用控制和分隔办法把可燃物控制在局部范围。
2.定期保养维护消防设施
需要对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避免设施设备带病运行。首先,聘请具有相关检验资质的机构对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保养和维修,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消除,发现故障要及时解决,确保用于消防的各项设施设备可平稳、正常运行。其次,要对用于消防的设施设备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升级改造。内部装修或改建时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建筑内部的环境,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消防设施进行挪动、完善和补充。
3.提高消防监督力度
各地公安消防执法监督部门要负起责任,严格审查验收环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审查。依法办事做到有根有据、铁面无私。此外,要主动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对于违规施工、消防安全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不予报批。对于生产假冒伪劣消防器具的企业坚决惩办。消防工作在建筑安全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公安消防执法监督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严格落实、积极学习新知识和技术、改进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扎实开展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检查合规合理、各项消防设施安装使用有秩有序,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真正地成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卫者。
4.提高公众的消防意识
对于经常出入建筑的人员,提高安全意识是他们的必备常识,是否能够冷静处理火灾等突发情况也要得要提升,能够清楚明确紧急出入口在哪里,要重视消防安全。
5.提高超高层建筑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
超高层建筑不论采用哪种结构体系,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的要求,从消防角度看,钢筋混凝土结构应是最理想的,但由于钢结构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特点。目前不少超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但从防火角度看,钢结构虽然是不燃烧体,但很不耐火,无数火灾案例和科学试验证明,无防火保护的钢结构在火灾的作用下,15分钟左右就会烧损或破坏。因此,对超高层钢结构建筑防火处理尤为重要,对梁、柱、楼板、屋顶承承构件等各种构件应满足一级耐火等级的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超高层建筑具有层数高、人员比较密集、可燃物比较多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就会给人们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所以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施工及企业管理单位和公安消防机构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下共同完成,只有这样才会对保障民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方面发挥出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永琨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手册[K]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2]王立、况凯骞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案例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2):143-145
[1]陆 云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6(1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