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建维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300
摘要:实现预算管理工作和预算绩效有效融合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目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财政收入困难,如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把财政资金发挥出最高效,是政府部门当前的重要任务。单位的管理层必须予以重视,财政部门必须加大支持力度,共同构建起科学可行的绩效管理体系,保障财政资金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稳定开展。
关键词:财政资金;绩效管理;问题分析;建议对策
引言:财政局的预算管理工作效果直接影响着财政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因此国家开始规范财政局的预算管理工作。首先,要求财政局能够强化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效果,提升资金的运用效率,从而减少资金不必要的浪费。其次,财政局做好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提高资金效率,更重要的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各项服务要求。当前经济形势下,部分财政局的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效果较差。例如:缺少较为有效的财政管理制度,无法实施预算管理工作。
1.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1.1实施全过程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丰富审计内容
关注事前绩效评估机制。以事前绩效评估为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起点,审核政策和项目的事前绩效评估机制是否开展,对开展的绩效评估机制进行实质性审查,从绩效目标是否具备经济性、是否合理、是否服从大局等多个角度,关注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是否科学合理。
1.2关注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情况。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情况直接反映了预算绩效管理是否落到实处。一方面,通过审查财政部门是否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审查是否存在资金大量结余结转仍安排同类资金的情况,审查是否存在绩效评价结果不佳且重复安排资金的情况,关注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审查政府是否对绩效评价结果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结果建立反馈和整改机制,关注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建立情况。
1.3实施全覆盖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
应贯彻落实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将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范围扩展到全口径预算。一方面,要关注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的支出绩效,关注转移支付资金是否实现了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目标,关注政策和项目实施的效果,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涉及的政府投资基金等纳入审计范围,将政府债务支出特别是新增债券的支出绩效纳入审计范围。另一方面,要关注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否科学、合理、有效。如土地出让金收支是否真实,是否实现了高效,是否落实了政策要求;关注专项债券的发行与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收支是否相匹配,关注专项债券的支出绩效。此外,也要关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绩效情况。
2.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目标缺乏科学性
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和指标体系设置过于笼统,定量指标较少,缺乏衡量标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设置缺乏合理性,定性指标细分化程度不足,难以衡量。如,某预算单位网络系统维护项目质量指标“维护网络系统日常工作,提高办公效率”的指标值设定为“提高”,很难反映维护所达到的效果。同时,我国财政资金涉及各行各业,涉及面广,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以及不同项目都有自己的指标体系,共性绩效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可比性不足,不利于绩效评价结果的比较、运用,以至于影响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影响决策判断。
2.2预算资金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有待优化
财政局的预算资金绩效管理数据能够反映预算管理的预测和执行状况,能够对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效果实施评价,进而为财政局后续的工作指导提供正确的依据。然而,通过对财政局相关人员实施调查和访问,发现其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工作认识不够,并未树立实施绩效考核的意识和制度。
根据统计财政局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并未包括其预算资金的绩效管理状况,所以相关人员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较弱,甚至部分财政局日常工作中出现绩效管理工作混乱的状况。财政局的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影响着各部门的运行和管理,进而引发其他部门的工作问题。例如:财政局的绩效考核标准缺乏严谨性和实操性,根本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调动人员实施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对财政局的预算管理工作起不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尽管有些财政局建立相对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然而其考核流程流于形式、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都影响着绩效管理的效果。
2.3缺乏有效的预算绩效监管机制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与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结果的评价等过程息息相关。每个过程都需要有效监管,而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手段难以全面辐射,如监控平台不够完善。财政部门把监控的侧重点放在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合规化层面上,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的监控措施及纠错偏难[1]。
3.优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建议对策
3.1设置合理的指标体系,完善绩效目标
审核财政部门应该加大对有关单位绩效目标的审核力度,构建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为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提供基础。行业主管部门要科学进行判断,帮助相关预算单位设置合理绩效目标。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抓住与绩效相关的因素、指标、内容,建立自身核心的绩效指标体系。因此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指标体系,在包含财政支出指标的同时,将部门、项目也包含其中,并且使得定性和定量指标、共性和个性指标有效结合,保证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2保证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作为绩效管理核心的绩效评价,其结果是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依据。首先,在开展下期部门预算时,对于上期绩效考核结果优良的单位或者项目进行优先安排,对考评较差,低效或无效的要核减预算或不予安排。其次,把评价结果上报给同级政府,确保其有效反馈;结合评价结果对相关决策进行调整,完善相关的财务政策。再次,要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和绩效奖惩机制。“谁支出谁负责”,明确责任主体,将预算绩效考核评价与单位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的考评结合在一起[3]。
3.3完善预算绩效监督机制,确保运行监控落实到位
财政部门应该将监督工作从事后向事中、事前转移,构建项目、重大政策绩效跟踪体制。完善动态监控平台功能,及时升级监控平台,从技术、内容上做到通俗易懂,让基层单位工作人员更好理解。从当前静态时点的自评,逐步实行动态监控,并且连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保证对预算执行监督的实时性。总之,需要对预算执行工作和绩效目标完成度进行“双监管”,有效掌握资金使用中的缺陷,在绩效执行出现偏差时,及时进行调整,并促进其有效落实,保证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和高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对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做好其预算资金管理工作极其重要。然而,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运用效率,甚至出现资金浪费等问题。因此,财政局可以融合预算资金管理特点,设计较为合理的预算资金绩效管理体系,做好管理和监督工作。要做好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首先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绩效管理对财政局的重要性,其次要建立高效且完善预算资金管理制度,最后建设实施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考核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超.关于财政局预算资金绩效管理优化问题的分析[J].财经界,2019,(35):14.
[2]何燕.研究基层财政局预算资金绩效管理优化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9,(30):77.
[3]王平.新时代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9(12),8-11.
[4]张少华.浅谈财政局预算资金绩效管理优化问题[J].中国商论,2019,(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