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16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等技能性人才的主要教育平台,不仅要向社会输出高素质的人才,还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所以,文章从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注重人文素质培养、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构建毕业生服务窗口、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强化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职业素养;就业能力;职业道德;改革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市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职业精神的最大特点是要求从业者具有强烈的专业精神和高素质水平。职业核心素养是社会赋予社会人类活动的行为准则。所有人类行为的外部表现都是其内部职业素养的体现。专业素养是社会工作中的一般概念,是除了最重要的专业精神外最重要的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提高职业核心素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为此,职业学校要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学生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教育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高职院校教育也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教师以讲授知识为基础,鼓励学生自由发展,成为多元化人才。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技术人才,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增添活力,为企业转型提供帮助。但是在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大部分院校重视学生技能方面的培训,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职业责任方面的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积极心理学,进而构建高职院校学子的核心素养,不仅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还有助于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核心素养培育是深化素质教育,进而推进教学体制改革的关键。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引导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将学生作为主体,改变现有课堂设计,营造好的授课氛围,创造新的课堂活力,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明确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现有的目标,激励他们不断向心中的目标和方向前行。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即职业素养,职业敏感度是考察他们职业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够考察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否适合当前的人力市场需求。据调查结果显示,现如今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体现在日常学习与未来从事的职业不存在联系,对自身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没有明确的认知,普遍都是通
过教学的进行对自己专业的发展进行判断,多数学生也寄希望于考取各种资格证,提升自身的技能。对于招聘信息的关注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实习或者是就业,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选择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的招聘信息,进而投递简历。高职院校不妨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学生实习和就业的机会,通过实际的锻炼,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高职教育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
1.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际关系能力主要表现为沟通能力、人际交往、协调能力,这是人们处理各
种社会关系所必需的,对于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具备了专业技能就算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管是在学生时代,还是走向社会,人际交往能力都是一项重要的素养,所谓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发挥团队精神,自觉与人协作,发挥集体的智慧,互帮互助,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2.信息获取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传播的方式逐渐扩大。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等一些传统的方式传播,但是网络技术普及以来,信息技术的传播逐渐开始更加呈现数字化的特征,传播途径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学生要掌握好信息源和信息传播的渠道,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能力,熟练运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并能挖掘和提取到有效的信息。
3.技能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职业教育中,专业技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应用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技术,能够将技术转变为现实,能够转化成有形的创意和方案,或者对已有的物品和创意进行一些改造。实践能力,主要在日常学习和活动中,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应对一定的挑战。
4.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对产品和服务追求的一种价值取向,对产品和服务追求完美,精雕细琢,并坚持不断创新的理念。同时,还有对工作的执着态度和对职业的敬畏之心。在职业教育中,学生应该将这种工匠精神,转化到自己的学习中,在学习中保持一种专注和严谨的态度,在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精神,将工匠精神充分展现在自己的职业发展中。
三、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不重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素养重要性的认识。随着信息科技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很多学生喜欢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冲浪、发泄,因而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能力,不懂得社会交往规则,缺少团结协作、互利共赢的团队合作精神,甚至不懂得基本礼仪、自重和尊重别人,不知道怎样与人和谐相处,以自我为中心,自大、自负。这些职业素养的缺失,必然导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阻碍,无法顺利就业。
2.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不相符的情况,部分高校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扩大招生,造成人才过剩。还有一种情况是,在专业设置上,盲目模仿其他学校,不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针对想不强,这些学生毕业以后,不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职业,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
也有一些高职院校,没能够重视职业教育中的实践环节,过分重视理论,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实践能力较差,这些违背了职业核心素养的原则。
3.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不完善
很多高校不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更多地关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有些院校还没有真正把职业素养教育纳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之中,缺乏整体规划与安排。有些院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但是所授知识与学生实际从事职业联系不紧密,缺乏针对性更强的职业素养教育教学的内容。
四、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基本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职业道德素质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一切职业的基本要求和道德规范,是工作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是职业素质最核心的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四有”青年人才。各院校要依据国家制定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行业、企业对工作岗位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教学活动,把正确的择业观念灌输给学生,避免出现自私自利、急功近利等不良现象,抵制社会中各种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2.强化学生思想引领
作为学生管理人员不仅要关注日常的学业管理,还要通过各种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领导。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通过小组会议,个人研讨会,学生活动等,向学生确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并引导其追求正确的社会职业核心素养。作为专业素养的核心,应用知识的能力不仅包括学生使用专业技能的能力,还包括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和职业习惯。由于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许多学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素养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还取决于自觉发展自己。教师可以要让每个学生都写下自己的一个目标或者定位,教导学生将来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坚守自己的想法,督促自己做好当前的每一步,不要让错误的心理和决定影响到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而且,教师在了解学生的目标和理想针对管理学生时更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通过这些目标的展示让学生为之努力,做事和学习更有耐心。还可以观察一些具有更专业核心素养的人,了解这些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努力学习以跟随他们的脚步。
3.营造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核心素养的构建
应该注重创新型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开放的环境能够鼓励学生自我地表达。高职院校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里面,这样不仅能够在学校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还有助于鼓励学生创意的表达。学校不妨开展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创新创业理念,加强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深化挖掘校园资源,鼓励学生多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对于初具雏形的项目,学校也可给予鼓励,给予资金的支持,鼓励项目落地,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平台等公共传播渠道对其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5]。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平台,另一方面则能够使学生内心充满自信,学生们在项目的实践中锻炼自己,丰富自己人生阅历的同时,形成坚毅的品格。
4.企业实习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扩大,很多高职院校也出现了扩招的趋势。学生要想提升自己的职业核心素养只是在学校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与企业接触较多,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学会遵守企业的制度和规范。而且在企业的实习中,学生必须要学会不断适应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地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挑战。此外,学生走向企业后,需要秉持的是社会原则,所以学生在学校中所接触的人和事都是有限的,在企业实习中,他们可以在人际交往和办事能力方面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以后能够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职业的发展需求。
5.构建毕业生服务窗口,为初期就业保驾护航
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打磨、塑造、优化、提高、再提高,这是一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有些毕业生在刚进入社会求职或走向工作岗位时感到吃力、焦虑、无助,有种不能适应社会的感觉,这其实就是大学生由“学生”向“职业人”身份转换所必须经历的过渡期。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不能及时获得帮助和引导,就可能会走弯路,遭遇挫折、失败,丧失信心,甚至一蹶不振。因此,高等学校应该构建毕业生服务窗口,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对毕业生就业过程进行追踪调查,对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扶,让他们能够平稳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为初期就业保驾护航。
结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良好的职业核心素养也是必须要具备的。为此,学校应该致力于创新型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优化课堂设计,促进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申家星,夏青.论新经济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J].高教学刊,2019(7):150-153.
[2]王宪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6):66-68.[
[3]朱胜男.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交际,2019(7):155-156.
[4]李积鹏,叶长文.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核心素养建构及培育初探[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04):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