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运达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地铁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各个地区和大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运输方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节约能源、运行量大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并广泛深受社会的一致好评。但最近几年地铁交通安全事故的频发使人们对地铁消防安全管理极其的关注。因此,本文针对城市地铁消防安全建设与管理群体性问题的特点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地铁;消防安全;群体性问题;地铁安全管理对策
引言
消防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地铁自身的封闭性结构特点,一旦车站内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伤亡会比较惨烈,因此消防安全是等同于行车安全、乘客安全的大事,需要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只有进行严格规范的地铁消防安全管理,才能更好地保证乘客与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家公共财产的安全,促进经济良好发展。
1 地铁火灾的特点
1.1 高温高热,扑救困难
由于地铁隶属于极其封闭的位于地下的建筑,所以比起开阔、通风条件好的建筑,没有关键性通风作用的门窗,以至于形成密闭的空间环境。同时火灾所产生的有害气体与有毒物质难以挥发,导致现场温度难以降低,温度最多可以达到 800℃,相当于开放性火堆的温度。
1.2 起火源蔓延速度快
地铁的各个站点都配备了大量的备用电气系统、功能性设备、替换电缆等。如果真的存在终端电力设备短路导致的着火,这就意味着地铁火灾事故蔓延极其容易。
1.3疏散困难
一般地铁车站的安全疏散出口一般设置为 4~6 个,数量有限,而且位于地铁内部的排烟口距乘客安全出口距离比较远。另一方面,地铁内部属于地下公共空间,火灾的烟气一部分通过车站出口和排烟口的通道排出,一部分顺着疏散的通道向车站其他区域扩散蔓延。由于火灾烟气的运动疏散速度远比人员疏散的速度快,加之乘客奔跑过程中运动量加大,难免会加大呼吸频率或是呼吸长度,所以乘客容易快速、大量吸入剧毒烟气,引起无法逆转的伤害。
2当前地铁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消防设施设备管护不到位日常巡查维护难度较大
地铁内消防设施设备分布在较为广泛的隧道、列车车厢、设备用房、站厅、站台、安全通道、商业经营场所等,点多面广,特别是设备夹层、高空处所、地下管线等部位较为隐蔽,曰常巡视检查十分困难,出现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并整改。监控设备管护人员素质不达标,为防患于未然,现在大多数地铁站内投人运用的消防设施设备,都集成采用了感温、感烟、自动喷淋、剩余电流监控等先进的消防监控报警设备,部分设备为保证高度可靠,还选用了原装进口部件。设备的高度集成和智能,需要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日常管护,以确保状态良好。但目前部分运营单位的维护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难以胜任管护要求。
2.2可燃物存放问题
就现在地铁的装修材料而言,不可燃、不易燃材料的应用确实降低了起火频率,但仍然需要在主要设备运行室、值班室等地方安排工作人员轮班值守。地铁车站负责值晚班的工作人员通常会准备好可用的保暖棉被、方便人员休息的躺椅,由于这些物品通常也属可燃易燃物,平时如不严格管理,将会增加火灾发生的概率和危险性。除此以外,在地铁车站中设置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便利店(比如,报停、杂志、食品等等服务),但这些都是可燃易燃品,都会给地铁车站带来火灾隐患。
2.3救援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
对地铁安全事故进行评定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很难对事故进行评定,主要原因在于地铁位于地下空间,地面侦察人员的工作无法第一时间掌握火灾事故现场的情况。同时火灾事故现场发生后,地下封闭空间烟气蔓延速度快、浓度高,无法及时有效地排除火灾过程中产生的浓烟,浓烟的集聚影响救援人员的视线,救援人员进入地下救援难度较大。因此,火灾发生时对浓烟进行排除可以利用的主要是电力机械,但火灾发生时首先影响的就是电力系统,如果电力系统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机械设备无法运转的问题。
2.5 消防设施的失效
地铁中消防给水系统和防排烟系统是最重要的消防设施。地铁消防系统主要由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建筑灭火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成。其中,消防给水系统主要是对初期火灾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扑救的作用;防排烟系统主要是对火灾中的有毒有害烟气进行及时有效排除的作用。这些消防设施在火灾扑救中及人员疏散中作用非常重要。由于地铁在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漏水问题,造成了地铁站和隧道系统整体的环境潮湿。这种潮湿的环境长期存在将严重影响系统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寿命,严重时将会引起消防设施失效。
3地铁车站消防安全设施管理的对策
3.1 消防设施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
要通过组织和培训值班人员来提高和增强地铁车站值班人员的消防意识,提高对地铁消防工作特点和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地铁消防管理部门要认真制定地铁消防考核制度。
3.2部门间相互协作
地铁消防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的工作,地铁消防系统比较复杂,主要由控制中心远程控制系统、车站控制系统、车站机电设备终端三级组成,地铁运营的各种消防设施由不同的管理部门来组织和管理,不同的管理部门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职责。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是各项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之间良好的消防信息沟通与协调联系是我们做好各项消防工作的必要条件。
3.3日常专项巡检结合,管好用好消防监控设备
通过电子集成化手段在地铁站、隧道及列车内建立较为完善的烟感、温感等火灾报警设备和自动喷淋、灭火气体等灭火设备,这些设备对确保消防安全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保障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转对于消防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强化日常巡检,确保设备状态良好。针对地铁消防系统终端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目前仅靠人工纸质化监督管理实在难以确保各责任区岗位人员对消防设施设备的切实巡查到位,难以做到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为此运营企业应响应国家智慧消防的建设要求,积极研发推广新信息管理系统、手持PDA等设备,努力实现巡查、定置、申报、处理、追踪、维护六位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可以适时更新巡检状态并及时督促提醒的功能系统,从而摆脱纸质化、繁琐化的落后管理制度,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扎实开展地铁消防设备性能季度鉴定活动和抓实年度外专业检测工作。由于多数消防设备投入使用后无法模拟、拆卸,特别是埋地的消防设备只能通过水压保持能力来看是否正常而无法查看其实际使用状况,因此可以通过每季度的专项活动和年度的一次全面检测来及时发现有关问题并及时研究解决方案,防范于未然。
结束语
目前,地铁作为一种大容量的重要公共交通工具,为了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一些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地铁消防安全管理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有效预防地铁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为为,唐祯敏.地铁的运营安全事故的分析及其风险管理对策的研究.
[2]黄宏伟,叶永峰,胡群芳.地铁的运营安全分析及其风险管理对策现状的分析[J].中国安全与科学技术学报,2008(7):55-62.
[3]于春华.地铁火灾事故整体致因机理的研究[J].火灾的调查与风险管理分析,2013,3(2):221-224.
[4]刘益民,周象义,张兆宪.地铁消防事故整体的解决对策方案[C].中国消防协会科技年会学术论文集,2014:5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