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建维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300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来看,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但对于预算执行的监管弹性不足,并且在预算绩效管理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很容易导致预算绩效管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完全不能发挥作用。针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简单的对策,希望能促进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快速完善。
关键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将预算绩效管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形成以绩效为核心的财政政策体系和资金管理机制,切实增强财政资金统筹调控和聚力增效的能力,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在新形势下,从中央到省、市、县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都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现结合A县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及这两年来自身从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经历,针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概念
我国仍然处于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段,为了提高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财政的各级财政部门必须进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对各种资金的收支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具有系统性且长期性等鲜明特点,主要是指通过预测资金的使用情况,掌握资金的动态,从而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确保资金可以高效率地流通或运转。具体的工作内容包含财政税收预算、基建款划拨预算以及行政资金预算等多个方面。预算绩效管理是改革政府治理方式的表现,它的实施是现在和将来预算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将政务信息更加透明性地公开,将单位资金应用程度开发到最大,从而有利于服务型政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因此,为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势作用,必须高度重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绩效目标管理方面,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绩效目标管理不能真正体现项目的特征和目标,并不能与项目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双方无法建立起相互促进的有机联系,导致绩效目标管理很难达到应有的引导作用;在绩效执行监管方面,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整体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当绩效出现偏移,问题的处理、追溯和反馈都存在滞后性,并且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更重视考核标准的完成情况,不重视绩效管理最终的效果。绩效目标管理不符合实际、绩效执行监管体系不完善,都是导致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2.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有待完善
评价指标体系的重心还未完全从关注财政支出的效率转到实现绩效目标的结果上来,存在重支出过程、轻产出结果的情况;评价指标设定粗放,偏重财务共性,缺少专业个性,其科学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比较单一,主要采用座谈、询问查证、问卷调查和专家评议等方法,较少应用复杂的模型构建和数理分析方法。因此,评价报告主要从项目基本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可利用的信息被局限在特定范围,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3.预算绩效理念不强,公众参与度不高
部门单位往往认为绩效评价就是财政部门的事,对于从绩效目标申报、项目运行跟踪监控、单位自评和财政部门复评到单位整改的全过程所实施的绩效评价,一些人员只是敷衍了事。财政部门业务科室认为绩效只是一个科室的事情,没有在安排资金的时候考虑到绩效情况,没有“花钱必问效”的绩效理念和责任感。
而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管理和监督政府部门支出绩效的意愿还比较低,导致即使在各政府网站公开绩效评价结果,但绩效评价结果依然缺乏公信。
三、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的对策
1.预算绩效管理需要更全面
预算绩效管理对于一些单位展开工作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但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要让更多相关部门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去,既能更好的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让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更符合单位的整体目标,也能很好的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减少一定的资金压力。只有确保预算绩效管理足够全面,才能充分发挥出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
2.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新形势下,制定新的评价结果应用实施细则,建立健全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完整链条。对于事前预算评审的项目,如果项目超预算或预算安排不合理,直接减少当年的预算安排,对于事后绩效评价的项目,财政部门在资金分配上坚持“绩效优先”的原则,在以后年度优先安排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项目。对于项目绩效评价较差的项目,应当酌情收回年度没有执行或没按规定执行的项目预算,并在下年度减少对该类项目的资金投入。
3.需要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在当前阶段,如果想要切实做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就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化的管理体系,这是全面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从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改变方面入手,不同地区的省市财政预算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各个省市的具体情况,在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按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中的相关要求完善政府财政绩效管理制度,以此实现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其次,使用精细化的绩效管理目标将国家政府部门的目标管理进行绩效化。最后,按照财政预算的制定、实施、财政监督以及财政预算评价中的考核标准来建立以财政预算部门为责任主体、财政部门为监督责任主体、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为主要保障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4.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信息系统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工作主体,为了改变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零碎涣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状况,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真正形成对财政支出计划、决策、管理的监督和制约,应在财政部门建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对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同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应当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数据库,为评价各类财政支出的投入水平与效益状况,开展财政支出绩效历史的、横向的分析比较,为确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效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结束语:综合文章中所描述,当前阶段,要想做好国家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制定精细化以及科学化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正确对待财政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方式来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能力,加大对各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配套设施的改革创新力度,全面落实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增强绩效管理的效果,进而促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王秀花.基层财政部门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9,198(24):208+210.
【2】赵红亚.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J].西部财会,2019(10):9-11.
【3】曾碧娟.试论如何加强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9(23).
【4】林超纲.关于强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