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李毅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软件设备开始对气象服务的方式进行改变,无论是新媒体的手机客户端APP、微博还是微信,都对传统的气象服务平台造成了冲击。
        浮山县气象局  山西省临汾市  042600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软件设备开始对气象服务的方式进行改变,无论是新媒体的手机客户端APP、微博还是微信,都对传统的气象服务平台造成了冲击。现代气象服务平台从大的方向来看,主要有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和专业气象服务平台这两种,而目前,现代气象服务的主要部分是公共气象服务,它不仅仅有预报预测的业务,还能够通过完善的服务手段来向广大群众提供气象服务提示信息。
        关键词:气象服务;新媒体;服务;影响;对策
        引言
        随着国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通信事业的发展,新技术改变着众多行业的发展格局。将新媒体技术融入气象服务领域中,既可以改变传统的气象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也有助于构建更加顺畅的信息传输机制,为公众提供全方位、及时、精准的气象服务信息与防震减灾信息,为社会生产和大众日常生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加强新媒体对气象服务方式的具体影响及应对策略探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新媒体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优势
        目前我国传统的气象服务方式包括利用手机短信、电话平台、电视和广播开展气象服务,上述方式已应用较长时间。新媒体平台的出现相对于上述传统的气象服务方式,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突出优势。第一是时效性与便捷性更强。新媒体依靠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人们能够在不同的场合随时随地接收到最新的气象信息。查询方式上也十分便捷,并且还能够实现气象信息的快速共享与传播,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第二是传播内容上更为多样化。传统的气象服务方式下,展示的内容一般较为单一,主要包括当地的气温、天气状况几方面。而在新媒体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丰富气象信息的内容,比如对于一些特殊天气能够及时作出预警,并能向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生活提示。
        2新媒体视阈下气象服务方式的变化分析
        2.1信息形式发生了变化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公众获取气象信息服务的渠道也更加广泛,气象信息形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公众可以获取包含图片、声音、视频以及图表等各方面的气象讯息,并且还可以对一周内的气象信息进行动态了解,从而更好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满足需求。
        2.2信息获取方式更加具有主动性
        在新媒体信息技术支撑下气象服务也变得更加主动和便捷,公众自主进行相关气象信息获取的积极性更高,并且一些平台可以及时将最新气象信息推送给公众。
        2.3信息传播的个性化
        在气象服务方式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可以为不同阶层的公众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气象服务,还可以为不同行业等提供相关的咨询,进而更有助于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全面性。
        3新媒体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3.1微信的应用
        在目前的气象服务当中,微信是一种应用比较普遍的新媒体平台,并且具有十分广泛的受众。在实际应用当中,可以利用小程序与公众号等方式进行气象信息的推送,用户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对气象信息及时和准确的了解,通过转发与分享促进信息的快速传播。目前许多气象部门都开设了相应的微信公众号,推送长期与短期气象预报信息、气象科普知识与气象灾害防治常识等内容。全面满足不同用户对于气象信息的需求。比如某地区气象部门的官方公众号主要播报当地的天气情况,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的重要天气情况,播报内容包括未来7天天气、24小时天气与人体舒适度等,还包括专项预报、重大活动和重大天气过程等内容。此外也包含一些气象科普宣传方面的内容,使气象信息内容得到了进一步丰富。
        3.2手机客户端的应用
        手机客户端是新媒体背景下气象服务的另一种常见形式。当前智能手机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天气播报类手机客户端。

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天气类手机客户端包括墨迹天气、360天气、中国天气通等,上述应用的下载量已经突破亿次。根据相关统计,当前全球使用墨迹天气客户端的用户数量达到了5亿人。这一应用的查询范围十分广泛,能够查询到近200个国家以及70万个城市的天气信息。除此之外,中国天气通客户端也是目前受众十分广泛的手机应用,该客户端能够为国内用户提供准确有效的气象信息,其数据来源于国内的2000多个人工气象观测站、几万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和几百个天气雷达与气象卫星,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气象服务。该客户端还能够有效预测15天内的气象变化信息,并针对用户的具体位置,提供更为精确的天气预报。
        3.3微博的应用
        微博具有互动性强和方便快捷的优势,在目前的气象服务当中,一些气象服务部门也开通了相应的官方微博,对天气预报进行及时播报。微博用户也可以对信息加工处理后进行分享。在应用这一新媒体平台时,信息发布人员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应适当对气象信息的内容作出丰富,增加一些较为有趣的图片和视频内容,更加利于用户接受。比如某地区气象官方微博从2016年以来,推出了“象妞”这一人物形象,能够与用户之间进行良好互动,并能够对用户所关注的交通、生活等问题及时作出解答,有效提升了气象服务水平。
        3.4网络视频
        在新媒体平台下,网络视频节目亦是大众喜欢的一个领域,向观众展现短小精悍的视频,通过有趣的情景,展现天气与人生活的关系,结合新媒体的优势,预报生活的点点滴滴,能够有效地吸引大众,更好地方便社交活动与互动沟通的展开。当然,在网络上做视频节目,重点还是要接地气,只有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才会得到更多人的青睐,但是传播的弊端在于,传播的频次较少,制作复杂且传播时间较短。
        4新媒体背景下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
        4.1气象服务多元化的创新
        目前我国的主要气象服务是由我国国家部门全面提供气象服务,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同时也能形成规模经济。但是在政府的全面负责下,就容易出现一些同质化问题,产品结构存在冲突,气象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存在缺口,总而言之,公平竞争的气象服务市场仍未完全形成。所以,气象服务需要进一步引进市场机制,打破目前的垄断局面,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气象服务行业,让气象的服务资源可以得到优化配置。事实上,气象服务的内容具有复杂性,从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以及私人产品的角度来说,能够选择恰当的气象服务,是整个模式运行的关键所在。只有公共产品才需要政府来提供,而私人的产品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应运而生。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政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科学的气象服务管理体制,为气象服务的多元化扩展提供优化的环境。与此同时,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气象服务的保障,提升气象服务的法制水平。
        4.2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
        在大众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受众也不再是单一的接受者,随着社会分化的不断加快,受众也越来越多元化,社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不一样。以“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介为主体的年代,所有的受众都在接受相同的信息,但是在新媒体领域,气象信息的传播需要细化受众。在传统媒体下,大众和受众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在新媒体领域,受众的需求差异需要得到挖掘。所以,要想充分地满足传播的需求,就需要根据受众的需求细分。
        5结束语
        总之,新媒体视域下气象服务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未来气象服务方式将向着更加创新性、多元性的方式转变,这也需要广大气象服务人员加强技术探索,才能切实为气象服务领域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
        参考文献:
        [1]黄丹萍.新媒体对气象服务方式的影响及思考[J].江西农业,2019(04).
        [2]孟洋.新媒体对气象服务方式的影响及思考[J].科技视界,2019(07).
        [3]马伟,王永玺,刘士军.乌海市公众气象服务中新媒体应用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8):254-255.
        [4]姚胜.浅析新媒体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与发展[J].信息通信,2019(07):279-2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