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李东翰
[导读] 摘要: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简称SMA)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受到土木工程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简称SMA)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受到土木工程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SMA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分别对耗能阻尼器、耗能支撑系统和梁柱节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形状记忆合金(SMA);土木工程;应用
        1 引言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简称SMA)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材料,具有独特的阻尼性能、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效应。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对SMA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对SMA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2 SMA材料的特点
        当SMA的温度高于奥氏体相变完成温度 时,若加载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应力后继续加载SMA发生变形,此时,若卸载则SMA产生马氏体逆相变而恢复到奥氏体相状态,SMA变形将回复到初始状态。此为SMA的超弹性效应。
        SMA材料在马氏体状态下发生变形,经过加热升温至完全奥氏体状态时,材料恢复到变形前的形状。这种特性为SMA的形状记忆效应。
        另外,SMA还有高阻尼性能、滞后性能、高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等优良特性。
        3 SMA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Graesser[1]等将SMA引入结构振动控制并进行相关研究以来,不少国内外学者对SMA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也陆续展开。例如Indirli[2]采用SMA对1996年经历了4.5级地震的意大利San Giorgio教堂进行了修复。该教堂在2000年遭遇同样震级地震后,结构依然保持完好。以上这些均显示了SMA在土木工程中独特而优异的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按照装置所用材料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SMA丝材装置、SMA棒材装置和SMA复合型装置。本节着重介绍了近十几年来SMA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3.1 SMA丝材装置
        Han等[3]和肖尔田等[4]均研制了用于框架结构的阻尼器,研究表明该两种阻尼器均可显著提高框架振动的衰减速率。
        任文杰等[5]开发了一种自复位阻尼器,数值分析发现,自复位阻尼器能有效抑制结构的层间位移,不足之处是增大了结构的加速度。
        刘震[6]设计了一种基于SMA的自复位耗能支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支撑具有良好的耗能和自复位性能。
        孙彤等[7]提出了一种多维SMA阻尼器,利用阻尼器的特殊构造可将扭转运动转化为SMA丝的拉伸,提供轴向阻尼和绕轴向扭转的阻尼,具有优良的耗能能力和自复位能力。
        3.2 SMA棒材装置
        Ma[8]等研制了一种用SMA长螺栓制成的自复位梁柱节点,该类节点可以利用SMA螺栓的伸长克服传统节点容易形成塑性铰的缺点,且卸载后由于SMA的超弹性性能,节点可自复位,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
        Youssf和Alam[9]设计了一种用SMA棒连接的梁柱节点,这种节点利用了SMA的超弹性性能,卸载后节点可以回复大部分的SMA变形,克服了普通梁柱节点形成的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的缺点。
        DesRoches等[10]两种新型的梁柱节点,两种节点分别利用奥氏体SMA的自复位能力和马氏体SMA的耗能能力,强震作用下,耗能型节点可以减小强震下结构的变形,自复位型节点能够在震后使残余变形降到最小,不足之处是自复位型节点用于九层框架时会增大结构的最大变形。
        武振宇等[11]了一种用马氏体SMA棒连接的梁柱节点,准静态和动态循环加载试验结果均表现出了较稳定的耗能性能。
        3.3 复合型装置
        Speicher等[12]了一种改进型拉压装置,利用Ni-Ti螺旋弹簧或者Ni-Ti碟形垫圈来抵抗压力,试验表明,螺旋弹簧具有较好的自复位和阻尼性能,而碟形垫圈可以用来耗能,缺点是碟形垫圈有可能出现越跃式翻转造成在工作过程中失效。
        任文杰[13]出了一种自复位SMA阻尼器,对其滞回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的层间位移最大值和残余位移最大值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却放大了结构的加速度峰值。
        赵祥等[14]了一种兼具自复位、高耗能及功能放大于一体的SMA复合黏滞阻尼器,研究表明SMA与黏滞阻尼器具有良好的协同工作能力,可有效发挥SMA的超弹性和黏滞阻尼器的速度相关特性,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和良好的耗能能力。
        李灿军等[15]柱节点中引入摩擦型耗能器和超弹性SMA杆,形成摩擦耗能型SMA杆梁柱节点。数值分析表明,节点抗弯能力和自复位性能随着SMA杆径的增大显著提高,SMA杆预应变能有效降低节点的残余变形。


        3.4 小结
        本节根据装置选用材料形式的不同分别从丝材装置、棒材装置和复合型装置方面对近十几年来SMA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总体来看,众多学者设计的装置基本可以达到设计目的。但有些装置的设计比较粗糙,可能会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有的装置尽管控制效果不是很好,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因此,综合考虑和合理利用SMA的性能,设计更加精细、构造更加简单、更利于发挥装置性能和方便施工的装置是SMA应用于土木工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结来看,在对以上几类装置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都考虑了结果的自复位功能,为了实现结构使用的可持续化和考虑结构的全生命周期,自复位结构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4 结语
        SMA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装置中SMA材料形式的不同,分类总结了近十几年来SMA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指出自复位结构将是未来土木工程建筑应用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E.J.Graesser and F.A.Cozzarelli.Shape memo- ry alloys as a new material for aseismic isolation[J].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1991,117(11):2590-2608.
        [2]M.Indirli,M.G.Castellano,P.Clemente,et al.Demo- application of shape memory alloy dev- ices: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S.Giorgio Church Bell-Tower[J].Smart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2001,4330:261- 272.
        [3]Han Y L,Li Q S,Li A Q,et al.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by shape memory alloy damper[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2003(32):483-494
        [4]肖尔田,韩玉林,李爱群,等.基于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阻尼器的结构振动控制和地震时程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2003,9(33):605-609
        [5]任文杰,李宏男,宋钢兵,等.新型自复位SMA阻尼器对框架结构减震控制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6(46):14-20
        [6]刘震.新型SMA自复位耗能支撑的研发及其性能研究与应用[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17
        [7]孙彤,李宏男.新型多维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8,3:178-185
        [8]Ma H W,Wilkinson T,Cho C D.Feasibility study on a self-centering beam-to-column connection by using the superelastic behavior of SMAs[J].Smart Material and Structures,2007(16):1555-1563
        [9]Youssef M A,Alam M S,Nehdi M.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beam-column joints reinforced with superelastic shape memory alloys[J].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08(12):1205-1222
        [10]DesRoches R,Taftali B,Ellingwood B R.Seis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steel frames with shape memory alloy connections.Part I:analysis and seismic demands[J].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10(14):471-486
        [11]武振宇,何小辉,张耀春,等.采用马氏体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螺杆的钢框架梁柱节点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32(10):97-106
        [12]Speicher M,Hodgson D E,DesRoches R,et al.Shape memory alloy tension/compression device for seismic retrofit of buildings[J].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2009(18):746-753
        [13]任文杰,王利强,马志成,等.形状记忆合金-摩擦复合阻尼器力学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2(34):83-90
        [14]赵祥,刘忠华,王社良,等.形状记忆合金复合黏滞阻尼器设计及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6,36(6):72-78
        [15]李灿军,周臻,谢钦.摩擦耗能型SMA杆自复位梁柱节点滞回性能分析[J].工程力学,2018,35(4):115-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