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方式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文超
[导读] 兴趣是学生项目训练的动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极的训练心理。

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镇小河初级中学 文超   445400

摘要:兴趣是学生项目训练的动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极的训练心理。在兴趣培养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体育基础,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文化基础、体育素质和生活经历合理安排内容,始终考虑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体育活动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兴趣教学法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集中在培养、激发、保护和维护兴趣,拓展和丰富课堂内容。
关键词:初中学生;体育学科;兴趣教学;应用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逐渐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兴趣教学法主要是指体育教师重视学生的上课感受,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和体育教师一起互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创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师不但要创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而且要针对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给学生设置与其体育能力相匹配的体育活动,逐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转变体育学习观念,让学生爱上体育。
        一、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应该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优良的物质条件和心理相容的良好氛围。要优化教学体育环境,首先学校应该在物质设施上丰富,增加体育用品投入量,在体育场地,运动器材上多投资,添加体操垫、篮球、足球、羽毛球、健身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等必要的教学器材,这样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运动,满足自己对运动的需求。其次,运动器材的维护、报修工作要做好,及时地保养运动器材,更换损坏的运动器材,重视对多媒体器材的改造,另外,优化体育教学的场地和周围环境,比如划分体育场、田径场,良好的体育教学物质环境有利于师生的身心活动,影响学生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体育教师的自身身体素质
        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和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和体育态度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素质的提升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学校应该招纳优秀的专业体育教师,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完善和更新在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积极为他们提供参加培训的机会,通过和经验丰富的教师的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其引进本校体育教学之中,定期在校举行研讨会,增加教师之间的交流,给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教师自身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完善和更新基础知识保持身体状态和运动技能,创新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用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另外,新入职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努力向有经验的教师交流请教,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功能搜集学习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努力向综合素质强,经验性教师迈进。



        三、采用趣味、幽默的教学语言
        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为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用趣味、幽默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描述和介绍体育项目,以及体育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学习跳绳为例,有的学生掌握不了跳绳的运动规律,不会用正确的方式跳绳。这时,教师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为学生讲解跳绳的相关注意事项。“跳绳时要前脚掌着地,后脚跟轻抬。同学们看我的演示,我跳绳时是不是看起来身轻如燕、非常轻松,如果是后脚掌着地或全脚掌着地,那么就会导致后脚跟子特别疼,脚被磨出水泡,而且是不是看起来蹦得特别笨重。听这砰砰的声音,地面都跟着震动,像大象成群来了一样,地都要被蹦裂了,同时还要注意两只大胳膊与身体之间要像夹着两张纸一样,不要让大胳膊摇绳,要让手腕摇绳带动小胳膊转动,不然第二天那胳膊像绑了两个千斤顶一样痛。”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描述,学生轻松掌握了跳绳的运动技巧。
        四、创新体育评价机制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创新体育评价机制。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都是教师在期末考试时对学生进行统一的体能检测,检查学生的跳绳数量、跑400米或800米用时、立定跳远距离等,最终给学生一个准确的分数作为体育项目的最终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是非常片面的。学生很多都是平时不锻炼。临近期末考试开始冲刺锻炼,这样不但会加重身体负担,而且很容易出现膝盖等关节疼痛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创新评价机制,应先将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平时体育项目实际参与情况及身体综合素养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在一起综合评价,再与期末考试成绩划分总成绩的比重,得出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的最终评价。这样既能够得出更加真实可靠的数据来评价学生的身体综合素养,又更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认真、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兴趣教学法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效率和水平,在学生产生运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内容的布置,提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热情,丰富训练的形式,提升各项运动素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到各种专业的运动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终身体育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紧急避险意识的培养,为更高层次的素质教学提供体育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志华.刍议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6):11-14.
[2]李晓聪.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63.
[3]李爱民.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154+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