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敖彦伟
[导读] 当前阶段,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第三中学    敖彦伟   661100

摘要:当前阶段,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教育心理学理念,有效培养学生优秀的语文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们的一大重要教育课题。刘万伦和田学红主编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版)》内容丰富、教育理论科学、合理且扎实,适用于我国教师培训以及教师自主学习。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版)》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一定分析与探究并且结合教育在初中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提出一些合理化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初中生心理发展;重要意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版)》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延展和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也在积极追求创新与升级。语文教学的主要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语文实际应用能力[1].新时期教育大环境下,学生们的心理教育同等重要并且教育在学生心理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版)》这部优秀的教育作品共分为10个章节,涵盖了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历史发展、内容体系、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师成长以及儿童、小学生、中学生等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方向与心理发展等问题,对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并且能够借助本书教育理念与思想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初中生们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和优秀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解析新时期教学背景下教育在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教育能够全面促进初中生知识认知的良性发展
        通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版)》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够得出这一重要结论——教育能够全面促进初中生知识认知的良性发展。在日常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能够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对各类优秀教育内容、教育资源、教育方法进行整合,进而提升学生们的认知,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意识,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教育能够不断为每一名初中生提出各类新的问题、创新各种新的情境,激发初中生们的探究欲和好奇心,进而让学生们形成客观、系统、公正的认知体系,并且能够通过初中教育学习与体验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个人健康发展[2]。
        (二)教育能培养初中生健康人格与良好人际关系
         针对初中生而言,优质的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品质,并且让每个学生能够与他人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3]。在接受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初中生们能够对世界、自然、社会、道德、伦理中的一些认知与看法逐渐形成正确认识并且形成自我信念,进而养成正确价值观与思想人格。与此同时,在接受教育各个环节中,学生们与教师进行师生交流以及与其他同学展开生生互动,针对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观看和认知展开积极的交流与沟通。这也让教育为初中生们的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广阔的平台,能够提升学生自我品德,并且塑造优秀人格。



        二、新时期教育心理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渗透策略
        (一)教师应以生为本强化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意识
        当前阶段,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版)》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主体原则,强化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充分挖局学生自身潜能。举例说明,部编版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设置法强化学生们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教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鲁迅先生所学习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鲁迅先生在本篇课文中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式?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等等。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们开展自主阅读学习进而提升语文自学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将来高阶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师结合教育心理学规律选择丰富教学方法
        客观而言,科学、合理且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教师应当结合教育心理学的各种规律和优秀理念为初中生们选择丰富化、多元化、趣味化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激发学生们语文学习兴趣与主要性。举例说明,部编版初中语文《中国石拱桥》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这篇说明性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先进的选择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们播放一段“世界名桥”的微课小视频,让学生们能够立体化直观化的对世界一些优秀桥梁建筑进行理解和认知,并且与本篇课文教学内容形成一定的对比,进而对本篇课文的写作主题和说明文写作方式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解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版)》这部作品提出这样的观点:人的大脑与记忆总是拥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即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教师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也同样可以结合这一科学规律对教学节奏进行一定调整,利用各种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记忆,达到最佳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积极性树立学生自信心
        除了上述两大有效策略之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这部作品认为: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每一名学生所产生的期望程度也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们的日常学习质量、学习习惯与学习行为。教师对学生拥有较高希望与期望,学生必然会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更多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多表演、多赞赏学生,进而让初中生们能够树立足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并且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全面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版)》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创新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秉承和发扬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优秀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不断探索、不断钻研,力争寻找到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语文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效培养初中生道德品质与核心素养,并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力争让初中语文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娜.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1):63-63.
[2]雷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构建:内涵、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03):31-42.
[3]叶浩生,杨文登.教育心理学:历史、分歧与超越[J].教育研究,2012,33(06):103-111+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