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践感恩教育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李扬
[导读]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与感恩教育是不谋而合的。

黑龙江省同江市勤得利学校  李扬   156426

摘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与感恩教育是不谋而合的。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观察身边人、身边事,感受父母、老师、学校和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写作过程就是一次感恩的教育。没有感恩教育的写作教学是没有灵魂的,没有写作教学辅助的感恩教育也是不完整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感恩教育;
        引言;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笔者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并作为个人的个性品质永久存在。
        一、感恩教育的含义与要求
        感恩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它要求学生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社会给予的馈赠和帮助有认知、有感激,珍惜所拥有的一切,能够认识到人生中亲情、友情的美好,怀着对社会的善意和对他人的尊重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度过充实的学生生涯。感恩教育主要包含对国家、对家人、对自然三个层次。首先是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社会秩序有序、保障措施健全,每个人都能通过勤劳努力取得应有的成绩和回报,学生应当对国家所提供各种社会保障和机遇心怀感激,认识到新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顽强奋斗,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国家的培养;其次是对家人的感谢和尊重,亲情是世界上最无私的一种感情,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微不至的。在初中教育中,应当培养起学生对家人的感激和尊重,构建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最后是对自然的敬畏,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社会各种能源和安稳的生存环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能够帮助其养成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保障绿色和平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  
        二、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措施
         (一)课内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
        中国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语文学科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承文化、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现阶段,部编版教材中就选入了不少带有感恩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作品,它们不仅文质兼美,而且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通过作文教学培养感恩意识
         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教师除了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领悟作者的作文思路与表达特点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示范作用,换个角度,选取某些材料进行写作训练。有些课文,常常给读者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深蕴内涵的议论、简洁朴素的叙述、概括粗略的描写、欲说又止的省略。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根据作者的作文思路展开联想,补写这些艺术的空白很有意义。
        (三)社会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社会实践,一方面能够增长社会经验,将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经历结合起来丰富阅历,另一方面能够感受到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他人之恩,包括长辈对晚辈的教导和帮助,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陌生人之间的礼貌和谦让等,积极发现社会的光明面,对他人的帮助能够心怀感激,心怀善意地应对今后的挑战,对未来更有信心。
        (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培养感恩意识
        1.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向学生推荐有关感恩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尤其是对感恩思想表现比较含蓄的范文,还可以出一些思考题让他们思考,甚至组织讨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引导,使他们有一个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恩教育。2.适时开展演讲、辩论等比赛。课堂上进行的感恩渗透教育说到底,也只是理念的培养与灌输,而感恩素质的提高,真正需要走出课堂。让学生举办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让学生在材料的收集、语言的锤炼、思想的提升上都受到感恩教育的影响,让感恩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文本、教学方法及课外活动等有效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更好地培养出品质高尚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五)合理评价
        感恩教育要融入语文教学中,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机制来形成正向的反馈,才能鼓励学生保持发扬。对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应当口头表扬,积极鼓励,增加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对进展不佳的学生,应当采取谈话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给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促进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逐步改善。只有采取合适的激励方式,才能使感恩教育保持长期的效果,使学生快乐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辅助,最终让学生健全自己的人格,对国家、社会和家庭常怀感恩之心。
参考文献
[1]朱静.探究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践感恩教育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61.
[2]顾逍遥.探究初中语文课程中感恩教育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60.
[3]徐海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1):242-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