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邹琳玲
[导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语言的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江西省宜春樟树市药都小学 邹琳玲 331200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语言的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有助于丰富语言教育的精神内涵,提高教育质量。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路径探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路径
        引言: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提高思想文化修养.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把握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语言既是完成交际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宝贵的文化结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教学中既可以使语文成为一门艺术学科,也能让学生在历史的海洋中畅游,拓展视野和思维。同样,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至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礼仪也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学生的言行举止。
        一、传统文化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将传统文化带入到课堂当中,对培养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都起到了积极影响。当然让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和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如今正是各国家文化频繁交流的时代,为了能够让我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交流的浪潮中越走越远,我们应当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价值。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接受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熏陶时了解中华的历史和文化,对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效应。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当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在应试教育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缺乏人文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肢解式”的语文教育模式,常常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归纳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上面,解题、找重点等成为教师教学的重心。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影响之下,教师很少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忽视德育教育,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缺失。这种忽视“人文性”的传统文化教育,往往让语文的教育残缺不全,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受到思维惰性的影响,很多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浓。例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认为国学、古诗文等难度较高,理解起来不容易,从而产生了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畏难情绪。一些小学生认为背诵古诗文难度较大,对古诗文的内涵理解也不深。



       三、传统文化渗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将传统文化渗入教材
        教材所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是无限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课本中的古诗词延伸扩散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内核。如纳兰性德《长相思》一词中,词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中的所呈现的鲜活画面,写出了旅途的遥远漫长和曲折艰难,以淳朴的语言勾勒出将士内心的愁苦以及对故乡的无比思念。而“那畔”所蕴含的遥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的无可奈何。带领学生在看似普通的字里行间中感悟和想象此人所描写的场景和抒发的感情。
        (二)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深化文化教育
        小学古诗词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进行背诵,而应当让学生充分感知诗词的节奏、语调、韵律等,深入理解诗词之美,最终达到深化文化教育的目的。笔者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常常采取如下教学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感知诗词的意境美;解读古诗文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诗词的情感基调;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朗读指导,朗朗上口的诗句,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深入解读诗词历史文化内涵的教学模式,是深化文化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三)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依靠着书本的单一式讲解,很难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师可以合理地将多媒体教学模式带入到小学的语文课堂当中,实现优质教学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们学习和掌握传统知识文化的底蕴与内涵。小学教师可以依靠信息化设备的技术操作,完成传统文化教育意义的实践和发展,与此同时还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在将传统文化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紧紧贴合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时刻关注同学们在课堂当中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们能够尽快地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结束语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之一,它所传递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学习语文文化,在促进学生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将传统文化带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会较为复杂,这也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在教学内容方面,语文教师应当多投入一些精力去进行融合,在对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之后再进行课程安排,把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充分地带入到实际课堂当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参考文献
[1]胡晓芳.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探析[J].新课程(上),2019(10):280.
[2]扎国庆.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57.
[3]石蓉.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J].甘肃教育,2019(15):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