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团活动对农村小学身心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陈石贵
[导读] 社团活动建设不仅有助于优质教育,也是学生人格的基石。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第二小学  陈石贵 553405

摘要:社团活动建设不仅有助于优质教育,也是学生人格的基石发展和实施促进学生创造性和协调的社会网络课程,是提高学生基本态度的有效途径。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将学校社团建设与个性特征联系起来,树立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我们的自尊,使社会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收获和成长的舞台。
关键词:学校社团活动;农村小学;身心健康;发展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心智发展的启蒙期,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和地方文化特色开设社团活动,不仅是培养小学生的爱好,更是通过发展学生特长爱好这一实践体验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通过活动中传递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来鼓励和鞭策学生,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引导作用。在活动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了他们在年龄、心理、性格、情感上的差别,关注了他们独特的个性体验,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把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要求通过实践活动的各环节落到实处。可见社团实践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影响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的不利因素
        (一)学校硬件设施的不够完善
        由于小学的一些管理人员还没有理解素质教育的概念,学校社团建设的设施也没有放在首位,学校社会的物质条件和硬件设施严重受限,现有类别的社会组织非常有限,妨碍了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他社区活动,学校也应该改善一些社会的硬件设施。
        (二)单一的社会形式
        一些学生对社团活动参与感的投入方式比较单一,其过程也是由老师进行教导再由学生来重复演示,他们不能把这种活动说成是活动,而是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应当是多种多样的,以学生为主导参与体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就会失去社团活动的趣味性,降低学生积极性的参与度,影响活动的效果。
        二、学校社团活动对农村小学身心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
        (一)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
        一些学生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后,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不再那么高,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鼓励和动力来停止参加社团活动,或者在一些活动没有给学生参与提供动力之后。儿童成长不仅可以受到父母和教师的启发,而且可以受到教师的启发,教师在社团发展的框架内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和家长参与社团活动的信心。


此外,你还可以了解到群体儿童的意识、集体荣誉、团队观念的精神、认识个人的能力都很小,群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最大的潜力是让所有学生有机会在社团活动中相应地发展和训练,了解群体的表现和荣耀。
        (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竞争类型的社团活动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所以在组织社团活动时,教师就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促使竞争活动成为良性的过程,激发学生健康参与的意识和热情,使学生能够在竞争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另外,教师在组织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欲望。
        (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使知识与生活经验相协调。为了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长处,老师们还必须通过应用“食物、食物”和学生自立的材料,确保学生们充分发挥才能真正活跃起来。例如,一位教师展示了丹阳市的地图,并提出了地图上该市总面积的大小。教师向学生提供他们所学的知识,以便利用学生的自立能力并激发兴趣。当学生寻找论文时加入自己的数学家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首先在边缘上画出厚度统一的板。然后我拍下这张照片,说它重159克。然后,在地图上表示一定长度和宽度的矩形,例如10公里长、5公里宽,也以7.5克的比例被截断。板的厚度固定,重量比为面的比例:159:7.5,约。21:1;正方形为50平方公里,因此城市总面积约为50×21=1050平方公里。
       (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学校社团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价值。首先体现在它可以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启蒙期,教师既要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地学好文化课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注重身心健康的发展,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社团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通过参加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从而学会与人相处,这对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社团建设不仅承载着素质教育的希望,更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基石。通过社团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人际协调能力,已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我们将社团建设与个性特长捆绑在一起发展,调节学生的自我意志,完善自我认识水平,形成个性品质,使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收获、成长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周继文,王海燕,程喆.“重兴趣,创社团,促学生多元发展”的实践研究[J].对外经贸,2019(09):149-151+160.
[2]张进芳.小学社团活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3]黎燕.学生社团与学生自主成长的关系调查结果与分析[J].教育观察,2019,8(1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