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生课外阅读困境及对策探究 呼德力根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呼德力根
[导读] 当前,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开始把课外阅读当作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和语言积累的有效教学手段,学生趣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困境,如小学生也对相对课本知识而言比较陌生而有趣的课外读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在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的年龄特点大大限制了课外阅读的范围,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大于爱好,阅读方式和阅读时间都达不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小学 呼德力根   025561

摘要:当前,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开始把课外阅读当作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和语言积累的有效教学手段,学生趣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困境,如小学生也对相对课本知识而言比较陌生而有趣的课外读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在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的年龄特点大大限制了课外阅读的范围,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大于爱好,阅读方式和阅读时间都达不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因此,探究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以及解决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课外阅读困境对策探究
        引言:新课标现在越来越强调教师们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们去阅读大量的课外书这样有助于他们积累大量的课外知识以及素材,有利于他们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常见的问题
        (一)学生的阅读内容非常单一,没有做到多元化阅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书目来进行阅读,而这样的阅读方式会让他们的阅读面非常得窄,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些小说或者是诗歌来进行阅读,没有广泛地涉猎到更多的阅读书目,不利于他们对于多方面语文知识的吸收以及学习。
       (二)阅读方法不对
        小学生对于陌生而有趣的事物总是保持着这个年纪段都会有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这暂时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也是小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最大问题,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很难保持着学习的心态,常常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地阅读课外读物,这样的阅读方法无法让学生汲取课外读物中真正的文学知识和语言积累。
        二、小学语文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阅读
        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喜欢上课外阅读,很多语文教师都会选择在一开始的时候鼓励学生们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一些文学作品,这时候有的同学就会选择小说,有的同学会选择诗歌,还有一些同学会选择名著等等,但是学生们喜欢的面毕竟是非常狭窄的,在学生们接触并且已经熟悉课外阅读以后,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多样化的课外阅读,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知识面,而且对于他们语文整体成绩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克服阅读方法不对的问题,为学生传授正确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一本课外读物给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指导,如《成语故事》,教师就可以选出其中的一篇《守株待兔》,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初读,通过粗略地浏览文章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这个过程也要求学生将文章读通顺。第二步就是细读,教师要求学生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字词的大概意思,然后圈一圈好词好句,同时也将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


第三步就是重点阅读,在重复的阅读中解决上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和阻碍,然后重点理解圈画出来的好词好句,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书读和背诵,做一个简单的好词好句的摘抄和记录。最后一步就是要学生通过阅读这个小的成语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并巩固了哪些语文知识。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地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和体系。
        (三)善于利用不同的模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达成课外阅读的目标,首先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利用各种不同的模式来创新课外阅读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第一,将游戏融入课外阅读。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接龙”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讲述整个课外阅读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进行发挥,教师在每一个学生讲之前可以给定一个关键词,这种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都可以去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不要给学生设限制。第二,利用情景剧的表演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选取课外阅读内容的过程中可以找一些故事性较强又和课内阅读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自己去选择角色表演一段内容,可以是故事当中的一个片段,也可以是改变故事的结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让有着相同想法的学生自行进行分组进行表演,并在各个小组表演结束后教师给出一定的评分,并点评哪里需要改进。第三,还可以通过观看影片的方式来丰富课外阅读的内容,即是选取相关的影片,通过“影片+书本”的结合性讲解,生动地将故事场景展现出来,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四)克服阅读时间不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
        例如,教师可以每周留出一节课进行阅读教学,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阅读储备,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然后,教师可以定期给学生开展一些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故事大接龙”“古诗词朗诵会”“课外知识交流会”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感受。
        (五)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小学语文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充分与生活实际相融合。例如在阅读《怀念母亲》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描述一些日常中母亲对自己关爱的体现或者自己对母亲的关心举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深切情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母亲的爱。
        结束语
        对于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能够很好地丰富学生的眼界,提升他们看待外界事物的能力。因此正确的课外阅读学习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能够善于利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指导,要在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参与感,并通过各种不同的课外阅读模式引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文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常见问题及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67.
[2]于丽慧.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11):215.
[3]岳文静.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24-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