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马福荣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马福荣
[导读]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中注重知识教授,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是教学的主体,课堂上教师讲授输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

青海省门源县第二寄宿制初级中学  马福荣  810300

摘要: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中注重知识教授,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是教学的主体,课堂上教师讲授输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我们已经全面进人信息社会,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应用而生,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欢迎。
关键词: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在初中 数学教学中 应用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界对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初中数学学习绝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记忆和模仿,而是应该加强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的课堂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我国教学形式的改革也更加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倡开展更加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保障小组学习顺利开展
        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之前,应做好统筹规划,对所有学生学习特点和现状做出明确了解,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确保每个小组的划分都能保障学习顺利进行,教师应引导小组成员自主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起到带头作用,以提高小组成员整体学习水平。教师应根据每个小组学员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成员之间交流学习的效率,促进小组成员建立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小组划分时要确保各个小组之间成绩均衡,以便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激发学生好胜心以及自主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小组学习氛围
        教师在进行课程教案设计的准备工作时,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结合课程目标创设相关问题情境,有效提升小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创设教学情境是目前被各大学科认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初中数学教中也应积极引人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问题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从而有效提升小组学习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学习热情,还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函数》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小组分组讨论“小明一家寒假期间要去上海游玩,小明父亲驾驶汽车驶上C地高速公路后,平均车速是100km/h,已知C地通往上海的高速公路全程为890km,那么小明一家行驶的这段路程s(km)与在高速上的行驶时间T(h)的函数关系式是怎样的呢?看看哪组成员给出的答案又快又准,初中生都具有很强的好胜心,通过小组较量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三、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分组合作探究是合作探究的主要部分和中心环节,通常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要给问题进行定向,所谓问题定向就是汇总小组问题确定要探究的问题,这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是观察和实验,在物理化学学习中有很多实验课程,数学教学中也需要观察和实验,只是数学实验都是思想性的,需要提出概念设想,然后按照数学原理进行推导实验。再次是假设和猜想,假设猜想就是学生根据自己数学知识水平,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对研究的问题给出一个假设或猜想。第四步是解释和证明,通过归纳法、数学直觉得出的假设不一定正确,所以在假设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验证假设结论是否正确,并且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只有通过证明和解释才能证明之前提出的数学假设是否正确。
        四、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反思
        合作探究学习成果评价可采取多种方式,不但要让教师评价,同时要进行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评价的范围也应该大一些,不但要评价学习结果,同时也可以评价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探究方式、合作能力等方面。同时要注意的是评价必须公正,评价要以宽容和鼓励为主,不应该盯着学生的错误和缺点。初中生年纪较小处在身心迅速发扎阶段,数学知识储备不足,数学应用能力还在培养阶段,在探究中出现错误存在不足也是正常现象。教師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多鼓励表扬学生,放大他们的优点,弱化他们的缺点。学生在探究中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会更有成就感,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拓展合作范围,优化教学结构
        比如,在“二次函数及其图像”一课课堂教学开始之前,笔者就要求该班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数学知识,使其自主分析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性质,希望学生可以积累自主学习经验。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展开课前预习,笔者便在课前预习环节组织了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即各小组要自主调整该组成员的学习计划,制订小组合作预习计划,合作讨论二次函数及其图像知识,同时还要独立完成前置性预习作业检测任务,及时检测各个成员的预习成效。接着,各小组便要对比解题效果,针对异议进行集体讨论,初步调整该组成员的数学认识,由此完善课前预习质量。
        结束语
        通过对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各界教育人士在不断的实践和创新中,探讨出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在现在的教育中已经开始普遍应用,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学习状态不但能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还能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姜有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23):98-99+102.
[2]霍达.探究初中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40.
[3]王福军.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421-4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