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 阮承燕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阮承燕
[导读] 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能够把数学中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和生动化,满足小学生的认知需求。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党江镇螺江小学 阮承燕  536132

摘要: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能够把数学中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和生动化,满足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借助信息技术能有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与小学数学 探究课堂 构建
        引言: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可以对数学教育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各种数学教学情境,或者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梳理各种数学知识,以实现对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中,可以在课程的开始就利用多媒体,和学生找到一个学校操场式样的正方形,并且先给学生创造一个疑问的情境,可以询问学生操场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操场的周长应该怎么样计算,让学生先通过自己的思维,在这样的情境下进行合理的思考,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引出这节课关于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容。老师还可以问一问学生,如果让他们进行操场的测量,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测量。在这些疑问提出之后,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思考过后主动的举手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放一些充满激情的音乐,让学生在叙述数学答案的时候能够充满动力和激情。并且在学生回答过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翻看一下这节课的相关内容,之后通过多媒体将这些答案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刚才自己的讲解与多媒体中的答案进行对照,看看自己有哪些考虑的还是不周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脑海中可以有一定的情境支持,并且能够从这种情境当中有目的性的去思考,这样能够让数学课堂的效率可以进一步的提高,也能够帮助老师整理接下来需要讲解的数学内容,这样双重配合下课堂就会以一种更好的效果呈现出来。
        二、借助微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目前,微课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微课是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比较短小精湛。教师可以把数学要学习的内容制作成为微视频,在课前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借助微视频完成课前知识的自学。因为,这种形式比较新颖,而且是动画视频的方式呈现。所以,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自觉参与到预习活动中。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微课练习,通过练习考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能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也能让接下来的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授课效率,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例如,教师在教学“负数”一课时,可以通过微课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几种场景:10月份,学校小卖部亏了500元;今天零下10摄氏度。通过微课让学生预习,提前学习负数在生活中存在的意义,简单了解负数的读法。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几个小的练习,让学生能够自己写出负数。


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再去讲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就变得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学生更能明白所学的知识点,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是每个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而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比较抽象,往往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成了“绊脚石”。这些“绊脚石”如果不及时解决和处理,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重难点,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六年级“图形变换”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只凭肉眼观察,很难想象出图形变换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方法。于是,我制作了课件。通过电脑演示,让学生们看清了图形中每一个基础图形是怎样通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的,并让他们明白平移某一图形,只是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形状不变;旋转某一图形时,中心点不同,得到的图形也会不同。这样的教学直观形象,不仅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分层教学模式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一课时,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引导后,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出一些难易程度成阶梯状的练习题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依据学生对这些习题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划分,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知识引导。比如,对于课堂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他们展示生活化的应用题,让他们运用小数除法知识进行解决,以进一步拓宽他们的学习思维,提升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对于课堂知识掌握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小数除法的计算题,让他们熟练掌握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对于课堂知识掌握较弱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为他们展示一些与例题类似、难度较小的计算习题,帮助他们打下扎实的计算学习基础。教师合理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可以让课堂教学时间变得更加可控,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分层教学引导,推动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以实现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完美融合,是当前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教师应该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进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周银.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80.
[2]赵福平.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06.
[3]王颖超.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