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培养农村学生学习习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赵婷婷
[导读]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培养作者单位:沈阳市沈北新区雨田实验学校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作用。本文主要分析积极心理学在培养农村学生学习习惯中的主要应用思路。

沈阳市沈北新区雨田实验学校   赵婷婷   110000

摘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培养作者单位:沈阳市沈北新区雨田实验学校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作用.本文主要分析积极心理学在培养农村学生学习习惯中的主要应用思路。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农村学生;学习习惯
        引言:众所周知,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当中学习习惯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以及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心理学对于学生的正面引导和心理暗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培养农村学生学习习惯中的应用策略,对于促进该领域相关研究的深入与完善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农村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现状
        首先,学习时间管理不当。在进行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完成的是时间管理。量变产生质变的一个基本前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付出,在当前的农村学生日常的学习习惯培养中,特别是,对于一些留守农村学生来说,外在时间监管不足直接影响了自身时间管理的效率。所以,在今后的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中,还应该在必要的时间管理方面进一步地进行优化和提升。
        其次,目标管理有待强化。学习习惯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包括学习中的时间管理,也包括相应的目标的设定、实施与达成。从目前来看,农村学生自身在目标的制定以及目标的实现,计划的实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直接影响了自身的获得感以及成就感的产生,也不利于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发展。
        最后,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有待养成。在日常的学生学习过程当中,预习可以进一步地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进行提前学习,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复习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进一步的进行巩固和强化,从而提升学习效果。从目前来看,农村学生在自身的预习和复习习惯的养成方面还有着一定的成长空间。
        二、农村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上文中,简要探讨了农村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校层面的原因。在日常的农村学校教学开展过程当中,比较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是良好的学习思维及品质的养成等方面重视不足。这就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其次,家庭层面的原因。相比较城市家庭来说,农村学生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有着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之,需要为家庭付出一定的时间来减轻家庭负担.这些都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学生学习习惯时间管理以及目标管理的效果。另外,在农村学生整体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中缺乏积极正面的引导,这也是影响农村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一个主要因素。
        最后,社会层面的原因。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内在与外在共同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提升的过程。在进行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的综合养成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自身,还需要从外界的环境以及必要的媒体层面进行提升和宣传。从目前来看,社会层面对于培养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的意义重视不足。



        三、积极心理学在培养农村学生学习习惯中的应用策略
        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学生日常的学习动作,进行鼓励和强化。为了更好地发挥出积极心理学在培养农村学生学习习惯中的作用,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首先,教师注重鼓励性语言的使用。在当前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中,对于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通过积极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对这一动作进行强化.通过鼓励性语言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的动力。在鼓励性语言的使用中应该因人而异,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出发,在语言的内容、语言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提升。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的综合养成需求。
        其次,注重榜样作用的发挥。在进行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中,其一个关键的方法是发挥出身边榜样人物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中的不足,明确未来的提升方向.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学习榜样的培养中,还应该进一步地从必要的环境、氛围以及相应的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此来满足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需求。
        最后,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学生习惯的养成在很大层面上是一个主观能动性参与的过程。因此,在进行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中,应该引导学生从自我效能感出发,不断地围绕自身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进行相应的优化和产生,尤其是不断的聚焦优秀学习品质以及学习习惯的价值,以此为动力来提升目标以及时间管理的综合效益。
        结语
        在今后的积极心理学应用过程当中,需要围绕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涵,在学生学习榜样的树立,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必要的鼓励语言的使用方面进行提升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助力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罗冬云. 积极心理学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1):287-288.
【2】崔向明, 张骅. 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自信心的实践研究[J]. 基础教育论坛, 2019, 000(004):P.19-20.
【3】陈慧. 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农村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29):P.1-1.,作者简介:赵婷婷,中共党员,1986年3月出生,女,满族,辽宁省阜新市人,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蒙台梭利认证讲师,高级职业园长,沈阳市骨干教师,沈阳市沈北新区骨干教师,沈阳市沈北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现就职于沈阳市沈北新区雨田实验学校,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曾参加教育部专项课题“中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创新行动研究”课题研究,辽宁省“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况现状调查”专项课题研究。曾荣获沈阳市沈北新区优秀教育活动一等奖、撰写的教育随笔《小蝌蚪成长记》《平衡快乐多》发表在教育部科学教育创新行动研究“科学启智计划”杂志上,《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论科学活动的重要性》获沈阳市优秀论文二等奖、《孤独症儿童人称代词训练个案》获大连市中山区优秀论文二等奖。在指导师生比赛中,获“诗香中国”优秀指导奖、“诗香中国”优秀组织奖、“共筑中国梦”教育成果一等奖、沈阳市沈北新区雨田实验学校贡献奖等多项荣誉奖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