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视域下提升信息技术课堂质量探讨 许玉伟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许玉伟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加强与进步,信息技术也逐步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之中来,并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实验小学  许玉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加强与进步,信息技术也逐步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之中来,并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和使用电脑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是信息技术延伸的重要手段,更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质量;时代发展;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加强和推进,学科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都以提升学生的全面能力发展以及核心素养出发。学生在这种核心素养的灌溉下不仅能够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更能成为适应社会的全能型人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其实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让学生大致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以及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即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育情况以及当今信息技术课程的质量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希望能够为信息技术课堂提供一些更可靠的发展方向。
        一、信息意识的发展
        所谓的信息意识,指的是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周围事物的洞察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的解决问题,更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渠道。虽然当今我国信息化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普及,很多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计算机等方面领域的内容,但是当他们真正面临问题时,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向父母或者老师寻求帮助,而不是网络资源。并不是说这样不好,懂得向身边的人求助自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学生没有较为紧密的信息意识,那么其在日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很与时代融合。
        针对该项问题,相关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造性的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身边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之中来。具体方式可以表现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提出一个较为创造性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用网络资源寻找答案。只要是当学生第一次在网络资源上寻找到了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之后,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在下一次面对问题时,首先想到网络资源。这种意识的培养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意识,更能帮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资源。
        二、信息思维的发展
        所谓的信息思维,指的是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能否及时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资源解决问题。这种思维的培养与意识有所不同,思维指的是学生能够较好的运用信息技术;而信息意识指的是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想到信息技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信息思维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着更强的要求。



        为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总结了两种方法,分别是展示法和课堂讨论法。展示法,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演示。并且在这个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一些与教师不同的方法进行问题实际解决。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那讲台上利用的班级上的多媒体设备为同学演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台上的学生更有自信的传播自己所学的内容和自己的信息思维,更能促进坐在台下的学生开发自己的大脑和思维,为课堂增添其他色彩。
        而课堂讨论法相对于展示法而言就更加灵活。因此,它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深切地把握住课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展开课程讨论法的方案。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性格不同和学习成绩等级不同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内的成员,不论是在性格上或是在成绩上,都要形成互补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得到更全面的收获。在课堂讨论法正式实行之前,教师可以抛砖引玉似的向同学提出一个有争议的信息技术问题。
        学生在面对一项有争议的问题时,一定会变得十分的活跃,学生在此过程中便可以借机传播信息思维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较好的信息思维能力和信息思维习惯.比如教师在教学生键盘快速键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再复制或粘贴这种操作性较强的环节时,是否可以不借助鼠标进行任务完成。这种问题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激发他们动手实践的想法。为信息技术课堂提供更有深度的教学形式。
        三、信息时代的正确信息观
       很多学生在面对网络信息技术时,并不是想着自己能够多学一些信息基础知识,而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一些娱乐性的活动。这样不仅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更是将自己推向网络的深渊,网络是一把双利剑,只要我们运用恰当,他就能成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敲门砖;同样如果我们无法恰当地运用它,反而让它来控制我们,那么网络就是一个无底洞。
       因此,信息技术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价值观,而不是利用网络做一些让自己日后想起来会后悔的事情。网络是服务于我们、方便于我们的,我们应该控制网络,而不是为其所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有较好的信息基础知识储备,更要求他们在使用网络资源的时候,有一个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网络虽然自由,但却并不是非法之地,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信息时,一定要让网络成为我们的好工具、好助手,而不是让它控制我们。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林崇德,师保国,刘霞.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中国教育学刊,2016,37(06):03-07,28
[2]浦培生.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小学教学研究,2016,37(04):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