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柳春梅
[导读] 小学生不具备成熟的认知能力,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错误或者是压力较大的问题,未能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学习与实践运用。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实验小学 柳春梅

摘要:小学生不具备成熟的认知能力,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错误或者是压力较大的问题,未能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学习与实践运用。班主任对小学生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革新陈旧的教学方式,重视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实施心理教育,在缓解小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认知,这样利于班级学生以良好的姿态参与到课程知识与班级生活中。本文分析班主任怎样在班级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认知。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小学生;学习压力;心理认知
        前言: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成长规律与认知特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心理教育,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意识,这样利于小学生以良好的姿态参与到课程知识探索与班级生活中。传统的教育理念忽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需求,班主任未能对班级学生进行心理层面的教育引导,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所以班主任应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与心理认知。
        一、班主任应该将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重视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研究指出在对小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普遍是开展灌输式的知识教育与行为引导,未能对班级学生进行高水准的思想教育,没有通过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们的思想认知。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认知特点与心理波动,班主任应该将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重视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这样可以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成长需求与心理认知,围绕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们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与情感态度。
        一方面应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教育观点,班主任通过理论学习的方式掌握先进的班级管理思维与心理教育观点,重视将先进的教学方式与理论运用到班级管理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1]。另一方面,班主任也需要分析班级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与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这样利于班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认知与思维观念。
        二、重视和班级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关注小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辅导
        在对小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在素质教育指导下对班级管理进行深度分析,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更高层面的教育指导,将心理教育融入班级管理中,打造更优质的班级氛围。


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能力,班主任应该重视和班级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关注小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辅导,这样有助于学生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认知和情感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方面,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中和小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观点分享,结合某一主题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这样利于班级学生养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和价值取向。如何小学生进行“怎样成为一名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青少年应该具备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的主题讨论,增加班级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程度[2]。另一方面,班主任应该关注到小学生所体现出的成长需求和个性特征,立足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辅导,从而引导学生们对社会发展、身体发育和课程学习进行深度的认知和正确的理解。
        三、班主任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
        因为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班主任未能对班级学生进行心理层面的教育引导,这样就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而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课程基础与思维认知特点,班主任应该在班级管理中合理渗透心理教育,让班级学生在知识学习与活动体验中收获良好的精神体验[3]。所以班主任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
        例如组织班级学生进行“家乡传统文化”的实践调查,通过实践调查的方式体验到传统文化所具备的魅力,利于班级学生树立继承传统文化的思想认知。班主任也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减压游戏,重视立足多种游戏活动的开展减轻班级学生的课程学习压力,鼓励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与心理认知。这样可以通过多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结论:综上得知班主任应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与心理认知。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认知特点与心理波动,本文认为班主任应该将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重视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同时,班主任应该重视和班级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关注小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辅导。此外,班主任也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靖.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对策[J].求知导刊,2020(11):91-92.
[2]王莉,闫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8):30.
[3]陈琰.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187-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