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陈小婉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陈小婉
[导读] 读写结合,意即“随文练笔”,立脚点在“读”、着眼点在“写”。

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枫溪小学  陈小婉   521000

【摘要】读写结合,意即“随文练笔”,立脚点在“读”、着眼点在“写”.低年级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大量识字增大学生的阅读量,为说话、为作文做好准备,因些低年级语文课堂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能善于搭起两者之间的这座金桥,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引导学生积累词句,放飞想象,片段仿写,并加强学生课外阅读,一定能让读写结合,相得益彰,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词句积累  放飞想象 片段仿写 课外阅读 读写结合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读书良训非常中肯,古人主张文章读多了,读熟了,就自然会写了。如能熟读成诵,课文的语言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笔端在此基础上,“写”自然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读写结合,意即“随文练笔”.旨在通过练笔活动促进言语形式与写作方法的迁移,加深对课文内容与思想意蕴的理解,从而达到以读引写、以写促读的效果。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因此低年级语文课堂,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词句积累,铺开读写结合之路
        (一)语言如同文章的砖瓦,新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优美字词,理解与应用中积累词语,让优美字词巧妙而自然的印记在学生脑海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一年级的《小小的船》里边“闪闪的”“弯弯的”“蓝蓝的”“小小的”这四个叠词,我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听读,在脑海里初步构建画面,并联系生活用这几个词语说说平时见过哪些事物,让学生知道了叠词的运用让事物更形象,增强韵律感,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并让学生们仿写类似的词组:“绿绿的、红红的”,进而拓展出“绿绿的小草”“红红的花儿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积累并运用了课文中的词语,积沙成塔,有效地加强了文字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低年级的句式训练,犹如盖房子过程中的钢筋水泥,起到了支柱的作用。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让学生读通读透,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如教学《枫树上的喜鹊》开头有一句:那棵大枫树好像一把又高又大的绿色大伞。读一读,说一说,这样的句式让你感受到什么?从而体会到比喻句的生动形象。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仿写,学生们想象力丰富,一句句新鲜的句子出炉,像平静的湖面,就像一块大镜子。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这样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训练,每天训练一点点,点点滴滴就会成了流淌不息的小溪。
       二、放飞想象,激发读写结合欲望
        小学语文教材中,通过对文章的布局立意以及词句中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许多留白之处,巧妙补白,能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加深情感体验与内心感悟。


学这样的文章时,我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炼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从而使学生走进了文字的背后,既训练了想象及写作能力,又使理解增加了深度与广度。例如我在教学《泉水》一课中,学完了课文,文章最后一段说道“泉水就这样奔腾着,欢快的它弹着琴跑下山去。”那这就是一个补白的地方,那就出示提问:“还会遇见谁呢?说些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再进行写作。这样的设计和教学,既达到了对课文内涵、情感的理解、体会,又在此基础上,启发思维想象,发展了语言。
        三、片段仿写,提高读写结合之效
        读写结合教学应当挖掘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读中导写,语文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将写得精彩的段落通过引领学生感悟、分析之后,穿插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让学生无痕的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仿写要超越文本,创造性联想,在文本的基础上发散思维,依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对文本进行再创作的训练。
       例如:教学《风》的时候,孩子们产生了许多联想,我鼓励加以想象再创作。有的孩子是这样写的:“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看见小纸片飞向蓝天的时候,我就知道风在哪儿打转了。”“谁也没有看见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看着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的时候,我就知道风在向我们打招呼了。”他们从把生活中看到的加以想象,学生奇特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得以充分发挥。
        四、课外阅读,拓宽读写结合之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从课外阅读中寻找读写结合的契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我主要尝试了每日坚持阅读,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把大量阅读和动笔有机结合,并且在班里开展故事会、佳作欣赏会、朗诵比赛、读写知识赛等活动,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设立激励制度,当孩子们在讲台前侃侃而谈,当他们写出一句句、一首首稚嫩的词句时,我设立“小书迷”“小小朗诵星”“小诗人”等奖项,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在此基础上,我还重视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体验,把读、练笔与生活相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在现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日益彰显他的美丽。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和结合方式,引导学生积累词句,放飞想象,片段仿写,并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写结合相辅相成,让它们相得益彰,为全面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护航。
【参考文献】
[1]卢凯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学刊,2017(18):135.
[2]王丽萍.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3):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