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恩主题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 蔡桂棉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蔡桂棉
[导读] 教学改革思想逐步重视学生总体素养的培养。

广东省惠东县港口中学 蔡桂棉

摘要:教学改革思想逐步重视学生总体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时期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应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在感恩主题下开展德育工作,强化学生的整体素养,让学生在日常初中课堂学习和班级生活中强化整体素质,通过德育思想内容的渗透,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保证学生能够平稳度过青春期,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意识,通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保障学生的综合进步。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感恩主题下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感恩主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分析
        前言:初中时期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会逐渐趋于成熟,因此会产生较大的思想意识变化,初中时期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不仅要强调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要注重不同方法、不同策略的改革,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取得经验,通过课堂教学内教师的引导,强化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不同角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进步,在班级生活中获取整体素养的提升。教师要首先分析德育管理现状,其次针对性调整计划,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一、初中学校德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初中时期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意识逐渐趋于成熟,因此在面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学习内容时会形成独到的见解,学生过分自卑或过分强调“自尊心理”,致使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过        程中呈现不同的问题[1]。
        此外,由于学校日常培养过分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实际忽视学生整体素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方向,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德育思想的渗透,忽视感恩主题下学生素质的培养,使道德品质逐渐成为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短板[2]。
        二、感恩主题下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重视言传身教,开展德育教育
 初中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重视德育教育过程,应从自身的行为和语言入手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主任日常的行为和语言会给予学生较大的感染力,给予学生一定的熏陶。在初中时期的班主任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教师重视言传身教过程树立榜样作用,增强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让学生依据班主任实施的不同政策、班主任自身行为的影响,主动完成德育内容学习、主动增强自身的整体素养。
 例如:在感恩主题下开展德育教育过程,班主任教师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不同节日,节日为主题渗透感恩思想,同时在节日主题的氛围中开展德育教育,借助母亲节、父亲节等带有亲情味道的节日,班主任教师在班级中分享自己与父母庆祝节日的方式,同时渗透感恩思想,让学生理解母爱、理解亲情。随后,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感恩、学会亲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相互爱护,过班主任自身德育工作和德育榜样作用的树立,达到课堂教学和班级引导效果,构建和谐关系,强化初中生道德素养。



        (二)重视家校共育,开展德育教育
 家校共育是目前社会发展和教学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主要思想。在初中时期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为渗透德育思想,同时在感恩思想模式下促进初中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可以通过家校共育思想的树立,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同时在家庭中同步让家长引导学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根基,同时树立学校与家庭一致性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强化德育教育效果[3]。
 例如:学校虽然是日常教学的主要阵地,但是家庭同样承担着引导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在宣传社会文明、宣传相互帮助、尊老爱幼的思想时,应同步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引导方式,在家校共育模式下宣传上述思想。尊老爱幼、相互帮助是学生从幼儿园时期开始了解的主题内容,是社会文明的有效体现,因此学校在渗透项内容结束之后应联系家庭,配合学校引导,家长可以与学生同步参与到社区文化宣传中、社区环境塑造中、社区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家校共育的模式落实,促进初中生感恩思想、道德思想的形成。
        (三)重视实践活动,开展德育教育
 实践活动的开展会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保证学生形成完整知识脉络。因此,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班主任渗透德育内容的印象,形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动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验证教师渗透的相应理论知识,有效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对初中生的综合培养,
 例如: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通过不同方式渗透和完善德育思想内容。如:在相应爱国题材内容渗透过程中,应辅助国庆节或相应的爱国题材电影,以影片视频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受到环境和视频内容的熏陶,随后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图书馆、网络和当地的博物馆中探索爱国题材的相应故事,探索有关爱国主义题材的相应知识,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学习印象的提升,为社会主义培养出综合发展的人才。
 此外,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开展“红色经典分享会”让初中生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的内容在活动中加以分享,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会提升积极性,会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在分享中会强化学生的情感感悟,在优秀的氛围中班主任渗透的德育内容,渗透分享精神和感恩的主题,让学生了解祥和生活背后不同人群的奉献,帮助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感恩形成德育思想,取得综合进步,提升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和德育内容渗透的总体效果,实现对初中生的引导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总体素养,促进学生的进步。在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中教师主动分析管理现状,针对性调整计划和策略,为学生提供宽泛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保证学生德育思想意识的形成,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内增强积极性和热情,对课堂中教师讲解的内容和班主任的管理策略增强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在取得优秀的德育教育成果之后,初中班主任教师仍需探索其他有效方式,为学生创建德育学习环境,促进初中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秋玲.初中班主任管育并重思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3):164.
[2]梁艳.刍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利用微信开展德育工作[J].新课程,2020(32):232.
[3]刘洋.贴近心灵的引导——探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J].吉林教育,2020(Z4):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