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角 大精彩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苏梅
[导读]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内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各种教育理念的更新,催生了许多新颖教育模式的出现。

云南建投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幼儿园   苏梅

摘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内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各种教育理念的更新,催生了许多新颖教育模式的出现。幼儿教育中,区角活动是常态化趋势。教育的出发点在于教学中开发与挖掘幼儿脑力与潜力,这样幼儿才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自我发展。众所周知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幼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幼儿教育中,需要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环境,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度思考的话题。
关键词:幼儿园;区角环境;区角活动;创设
        前言:所谓的区角活动,说的就是教师按照幼儿情况、教育目标创设对应的活动场景,能够帮助幼儿了解知识,形成知识简单认知。教师提前在活动场所投放活动所需材料,此时幼儿可以自由摆弄材料,在自主学习中达成对应目标。从实践效果可以看到,区角活动属于幼儿教育的调整和补充方式,能够帮助幼儿获得非常好的发展,助力幼儿实现自主学习。在传统教育模式限制下,区角活动的作用与意义得不到任何体现,区角环境形式化问题成为了常态,盲目投入各种活动材料成为了常见现象。教师教学活动中提供的指导十分有限,并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甚至教师的认知理解也出现了问题,无法达到区角活动目的和要求。
        一、区角活动设计指导原则
        (一)适宜性
        对于区角活动来说,不论是内容的设计安排,还是环境和材料的提供与创设,都要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充分考虑幼儿的生活能力、生活经验,帮助幼儿在原有基础获得发展。比如小班幼儿常常在游戏中参与各种平行游戏,也就是每个幼儿玩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但幼儿各玩各的。小班幼儿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所能接触的社会范围比较小。小班区角游戏的设计,应结合幼儿特点,在区角内设置多套材料,让幼儿自行选择,并且教师需要做好示范,减少幼儿的恐惧和陌生心理。中班方面此时幼儿已经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活动氛围,教师在区角中可以设置更多的材料,让幼儿可以自由组装和使用区角材料,在触摸、使用、互动中,形成对材料特点的理解。大班幼儿因为已经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设计游戏,充分利用区角中的材料,包括塑料材料、木头材料,自行设计活动。
        (二)发展性
        设计区角活动的时候,发展性原则说的就是区角活动的设计指导必须体现循序渐进和层次性。如小班的幼儿区角活动通常缺少目的性,大多靠的是课题新颖性、生动性,利用鲜艳的颜色吸引幼儿参与活动。中班以及大班幼儿活动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此时活动结果变成了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直接原因。积木区域活动中,小班幼儿的积木颜色一定要足够丰富,但形状不可过多,只要保障数量足够即可。让幼儿自行按照生活经验,搭建熟悉的积木结构、积木构造,展现物体特点、物体特征。中班幼儿可以增加积木形状,并且提供一些辅助性材料,让幼儿有目的地建造积木。大班幼儿应提供丰富且形状充足的材料,让幼儿在合作中一同创造复杂结构物。
        (三)整体化
        所谓的整体化说的就是将活动室看作是完整的生态系统,展现不同生态区域空间作用,实现对活动的有效优化。如娃娃家的爸爸可以到建筑工地上班,幼儿可以在美工区为表演区角色制作各种服装道具。这些要素都是很不错的活动资源,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活动内容与游戏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当然该动态系统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教师需要让幼儿亲自创造。教师只负责环境的创设,让幼儿能够进入到游戏环节、情境环节,而非教师指导幼儿的一言一行。
        二、区角活动创建策略
        (一)结合幼儿需求创设区角
        区角活动的创设为的是让幼儿拥有良好的活动场所、活动环境。环境创设前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需求、实际需要。环境设施不能过高,视野不可以过大。材料的投放,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经验和能力。不同区角的创设,需要有对应的活动空间,保持空间独立性。二者不可以有任何影响,环境可以紧邻树林草地和水源,提高活动材料提取便利性,展现自然活动的魅力。
        (二)按照主题创设环境
       幼儿教育中,区角活动与幼儿主体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各自又存在独立的特点。主题活动能够挖掘幼儿的隐藏天赋、兴趣与爱好需求。区角活动能够让幼儿在使用区角材料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创造、自主学习能力。当然不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区角活动的教育效果都是非常显著的,目的都是开发幼儿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展现幼儿的天赋和潜能。区角活动可以让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合作能力。幼儿在共同操作、共同游戏中,提升了自己的素质能力。
       (三)建立区角规则制度
       幼儿园教育中,区角活动属于自由、独立的空间,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放任不管幼儿在里面随意放纵自我。教师需要根据区角活动的条件和表现制定标准与规则.以不干涉幼儿活动为前提,保障幼儿自由和活动灵活度.多的干涉势必会对幼儿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幼儿对于外界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制定规则,让幼儿遵守其中的规章制度,才能够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制度带来的影响和意义。规则制定方面,可以结合实际需要选择对应的方法。
       首先是制定规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自己观察活动场景、区角环境,随后由幼儿自行协商与讨论,让幼儿自己在协商讨论中制定更能体现众人利益的规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填补与修改其中有漏洞的规则,该过程需要征求幼儿意见。幼儿制定的规则管理和操作效果更好。其次完善规则,即便有了教师的修改与补充,也不代表规则就肯定没有问题。管理中幼儿和教师仍旧会碰到许多规则漏洞,这些规则漏洞会制约活动持续与进行。此时需要幼儿重新协商与探讨,不断完善规则制度,让规则越来越成熟,才能够保障活动有序进行。此外是内化规则。因为幼儿对于自己制定的规则有着更明确的感受,这种感受与理解很容易变成自己的态度,幼儿更尊重规则,然该过程是比较漫长的,教师需要在旁不断地强化、刺激与提醒,加快幼儿对规则理解的速度。最后提醒规则。制定完规则,且规则得到了不断完善,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兴趣爱好与特点,在对应的区角中设置标志。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醒幼儿,让幼儿能够遵守不同区角的规则和制度。幼儿愿意表现出支持的态度,从而内化与理解其中的要求。
      三、区角材料投放方法
      (一)按照幼儿年龄特点投放
       因为不同年龄段幼儿有着不同特点,比如小班幼儿往往有着很大的脾气,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所以小班幼儿活动,材料的投放不要过多,类型不可以复杂,否则会导致幼儿注意力分散,无法达成学习目标。


对于中班幼儿,因为此时幼儿已经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够遵守对应的规章制度,所以在材料投放的时候,要投其所好,并且不要投入复杂材料。大班幼儿已经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参与各种活动,可以独立活动或是与其他小伙伴一起思考。此时材料投放中,可以尽量选择合作类材料,开发幼儿的潜能和智力,让幼儿在合作中集思广益,形成扎实且全面的知识认知。
        (二)参考幼儿个体差异
       不同幼儿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追求不一样,所以幼儿的性格、思维特点大不相同。不同领域中,幼儿的发展状况大不相同。此时材料的投放就需要充分考虑幼儿思维发展差异,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在幼儿活动中,需要不断更换材料。与之对应的是,教师也要不断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需要,保障幼儿获得全方位发展与成长。
       (三)尊重幼儿兴趣需求
       对于幼儿来说,最好的老师并不是帅哥或者美女教师,而是幼儿自己的兴趣。不同幼儿兴趣大不相同,所以区角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认真观察不同孩子的状态和表现.按照幼儿兴趣情况培养幼儿学习欲望,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诉求。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制定活动思路,讨论实现幼儿愿望的方法。该过程需要教师认真配合家长,一同准备材料,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帮助每个幼儿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之情。
        四、区角活动实施策略
        (一)积木区
        积木区角的作用为开发幼儿建构能力,使幼儿形成建构技法,增强幼儿空间认知能力,把握与理解数量关系、基本形状。学会应用各种各样的建构材料和方法,活跃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幼儿需要在最后可以做到分工合作,一同游戏。用该过程增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使幼儿具备和他人表达、交流的能力,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活动设计中,内容方面,积木区可以让幼儿建构公园、立交桥、高楼大厦,结合基本技能确定内容。比如小班活动中,学习与掌握加宽、盖顶、围合、延长、铺平等技能。因此小班积木活动中,主要内容为建构围墙、马路一类的物体。中班活动中,幼儿可以使用辅助性材料,比如彩纸、丙烯涂料、硬纸壳、木棒为自己的作品进行修饰,如给房子加上遮阳棚,给小房子门口做两颗树。大班活动中,学习对称结构、整齐结构构造,使用辅助材料,所以大班幼儿的活动中,可以建构装饰精美、结构复杂的建筑群、建筑物。教师必须做好幼儿行为的观察,这样就可以及时提供给幼儿帮助和指导。如发现幼儿往嘴里塞玩具,教师就需要及时制止。教师应完整的记录幼儿每一次活动的表现,对比幼儿近期的创造与聪明才智,及时表扬幼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与能力.积木区可以配合角色游戏和教学主题。例如各种各样桥梁的活动中,专门组织幼儿搭建各种桥梁。积木区可以配合音乐表演区、角色游戏区。比如为小镇居民盖博物馆,为XX修建新家,开发城市的火车站。
幼儿园在材料投入方面,主要材料为各种实心的木制积木和适量的塑料彩色积木。此外还要投入适量辅助材料,如一些人物、动物的模型,信号灯、指示牌。
        (二)科学区
        科学区的教育作用在于让幼儿表现出对各种科学现象、科学知识的好奇心,能够使用自己的身体和各种器官探索与发现事物本质,形成事物观察能力。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思维活跃度。在各种实验中,幼儿探索与尝试,亲手操作解决问题,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理解、知识印象。
设计科学区的时候,活动可以包括这样几种类型:第一种感官活动,比如品尝各种食物、闻一闻不同的味道、触摸质感不同的物品、分辨各种各样的声音。第二种声音活动,比如用一些实验了解不同物品的声音传播能力、敲打不同物品所发出的声音情况。第三种光活动。如运用哈哈镜、万花筒、镜子反光、小孔成像。第四种电活动,包括拆装手电筒、组装简易电路。第五种磁力活动。比如实践中了解哪些物品能够磁化,使用磁铁特点玩各种磁铁小游戏。第六种力活动,如小球在不同材质物品滑动确认摩擦力实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科学区活动必须保障安全且严谨,让幼儿能够切实从活动中得到知识,形成能力。
        (三)语言图书区
        该区域的作用为练习幼儿听说读写能力、习惯和态度,使幼儿形成阅读习惯与兴趣。在阅读中感受、模仿、学习与欣赏图书中的情节,开发幼儿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学会用语言的方法表现自己的观点、需求与情感。让幼儿在阅读中交流,相互学习与影响。
该区域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图书阅读,配合一些语言类游戏,比如编故事、词语接龙、角色表演。语言游戏是幼儿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对常规教学模式的延伸与重复。教师在该场所中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些卡片、图书材料。幼儿在该区域中拥有数量充足、丰富多样的图书,可以自行选择观看。比如各种杂志、故事书、知识书,甚至是幼儿园的园本教材。
       (四)音乐表演区
       该区域的教育价值为让幼儿学会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情感,根据音乐节拍、内容展开趣味游戏活动,增强音乐感受和理解。在幼儿表演和演唱中,形成对声音快慢、强弱、高低的辨别.能够跟上节奏,倾听他人指挥.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肢体协调性,使幼儿的动作更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与节奏感。增强幼儿文学作品记忆与理解,能够对周围事物养成良好习惯与正确态度,展现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音乐表演区活动内容多种多样,可以为角色扮演、打击乐演奏、音乐游戏、舞蹈表演、皮影戏、木偶戏等内容。要选择有意义、内容健康的活动。材料方面,可以准备录音机、各种乐器、道具。甚至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半成品道具,让幼儿自己制作音乐乐器。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开阔场地,让幼儿能够自在表演。
       结语:当前国内幼儿教育改革工作中,创建区角活动已经成为了常态化趋势。区角活动需要角色、环境、材料,以上缺一不可。教师在环境创设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环境实效性、真实性、互动性.材料方面则要保障安全、优质、无问题。角色方面,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兴趣、特点出发,尊重不同幼儿的区别和差异,为幼儿提供对应的活动任务。教师需要和幼儿一同协商制定规则,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规划规章制度。实际化活动场景,规范化活动过程,这样才能够提高教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袁爱英.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教育的影响[J].学周刊,2019(08):166.
[2]梁英.转角遇到爱——幼儿园环境创设角落优化案例[J].农家参谋,2019(02):143-144.
[3]童茜.区角创设促幼儿身心全面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21.
[4]张菊红.幼儿园区角活动创设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7(14):82.
[5]赵颖.新疆双语幼儿园教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3):23-27.
[6]孙亚蕊.探索幼儿园班级安全环境创设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6(36):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