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育对幼儿人格发展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张馨心
[导读] 幼儿园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基础教育阶段,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张馨心   421000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基础教育阶段,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幼儿园教育教学如何更好地优化和创新,是现代幼儿教育研究的重点。在幼儿园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既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策略,同时也是提高幼儿园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美育;幼儿人格;影响
        引言:幼儿美育以遵循幼儿审美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为前提,借助美的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美化幼儿的生活世界,是激发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涵育个性的审美教育活动.旨在培养“生活的艺术家”,具有愉悦身心、激发想象力、挖掘智能、净化灵魂等多重功能。
        一、美育在幼儿人格构建中的作用
        (一)指导价值观
        美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幼儿追求高尚道德和美好精神的重要教育,是引导幼儿认知美好、向往美好的重要教学内容。人的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美育的重要作用,承担起人性价值启蒙的重要责任,这对于审美人格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创造力
        人作为主体,以美的基本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分为了认知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三个阶段,其中美育对于审美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作用,即创造力的培养.美育提倡的创造力培养体现了主体自身高度的自由的创设性能力,主体对于世界的审美存在于永恒的创造性关系之中,人的创造性体现在对自己的主观精神或表现主观精神的物质世界,其是人的本质所在,而创造性必然通过对象化来加以体现。
        何为是审美与创造的关系,即人通过创造性的对象化的表现形式观照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审美。“从审美观上看,创造一一这是自行生长的美”。主体性与对象化的二者之间不是一味的主体性的征服和利用,相反,工具也可以发作用于主体,二者之间对象化的物象应当追求的是和谐与和解,可以说,主客体之间具有互助性。一切的教育实践活动都需要创造与审美的共存,教师因为在教育活动中看到了自己创造性教育方式带来的正面的结果,体会到对自己能力肯定的快乐;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者,而同样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学习过程创造自己,与教师共同创造和谐地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取得成效,创造性就意味着美的诞生,创造与审美同在。
        (三)提升人格境界
        美育在审美人格构建中的作用之一是提升人格境界,理想的人格境界是包含了和谐统一性、创造性与自由超越性的有机统一体。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要立足于当下的现实背景,以真实的美育培养现状为基准以强调人格境界的提升与超越。第一,美育要立足于人格建构因素的整体性培养。在审美实践中,美育对于审美人格的建构具有节奏性与平衡性,结合主体自身的情感体验和身体与心智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发展水平,使它们整合而呈现一种和谐自由的状态。第二,美育通过促进人的感性化发展与感性与理性化发展来促进人格的构建。美育有助于在感性与理性交叉的非智力性因素上的健康型人格的生成,美育作为情感教育,使命在充当了理性与感性沟通的桥梁,美育中的理性离不开感性,感性亦无法单独脱离而存在,既有助于人感性特质的发展,也有助于理性因素的建构。第三,美育通过情感的提升与超越以恢复人格的完整。美育将人正常的情感宣泄与本能性冲动加以引导,成为高尚人格形成的动力所在。审美活动能够使主体感受到自己的劳动过程是生活的必需而排除了单纯的物质性占有和回避,在自愿的基础上自发的开展工作,甘愿为此付出和牺牲,使劳动不再是一种苦役而是一种享受,实现了从物化的奴役中解脱而上升为自由的审美人格境界。
        二、美育对幼儿人格发展的影响
        (一)美育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井将情感与理性完美融合
        爱因斯坦说过:“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情感是需要培养的,尤其离不开美的陶冶作用。美育以美的形象为手段,激发幼儿美的情感,使他们的精神感到自由、愉悦,情感得到净化,进而使心灵得到升华,沿着人生美好的道路前进。
        首先,美育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艺术在整个美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美育的中心环节,在此,以艺术美育为例。有人问毕加索,他那些令人惊叹的作品是如何画出来的,如何用色,如何构图,如何修改。大师的回答十分简单:他是随着创作时情感的跌宕起伏的变化来选色作画的,色彩与情感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因此,情感的成功表现乃是艺术的真谛。
        其次,美育在丰富幼儿情感的同时,还给他们以理性力量。席勒说:“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美育之可贵,不仅在于它能丰富幼儿的情感,更重要的在于它还体现了人性的更深沉的理性,因而也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张海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她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不知看过多少遍,它无数次给了我生活的力量与信心。正是书中保尔这一完美的艺术形象深深触动了她,使她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从而能够战胜种种困难与挫折,成为生活的强者。反之,“哀莫大于心死”,如果张海迪对生命与生活失去信心,就会“ 看破红尘”,她的生命也将显得黯淡无光。美育通过审美活动,使幼儿的理性渗透于感性的个体存在之中,让他们获得情感与理智的满足,从而达到情与理的高度融合。因此,美育能以情动人,润入人心,给人以持久的影响力,使幼儿具有充盈的内心世界,并渗透到整个人生实践活动中,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
        (二)美育可以促进幼儿人格境界的提升
        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在欲海翻滚的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便难免发生偏离,人格为外在的物欲所左右,出现了异化与分裂,人们深感精神家园的丧失,孤凄的当代人心灵处于漂泊之中,与高尚的人格境界大相径庭。在这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当前大学学习和专业选择呈现出具有实用性的计算机、法律、金融等专业门庭若市,而历史、哲学、文学等缺乏直接用途的学科却门可罗雀的趋势。在日益专业化的社会,功利的态度制约着幼儿的生活、学习态度,功利的考虑也往往成为他们行为的内在依据,这将导致他们丧失独立人格以及对于美和人生全部内容的追求。至此,通过美育来提升幼儿的人格境界,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
        面对当前的状况,如果过分强调智育,而不把它与美育相结合,将很难与幼儿的个体人格相融合,将导致对幼儿个性的泯灭,失去最一般的人性与人情;如果仅重视德育,而这种教育缺少美育与爱心的陶冶,幼儿的人格将严重扭曲。美育的意义在当代社会显得更为重要。利用美育来提升幼儿的人格境界,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美育通过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树立崇高的人生趣味,有效地促进他们自觉厌恶趋善,不为物欲左右,追求人格的完美。并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不仅在于物质财富给人带来的巨大满足,还有高尚的精神生活可以为人们所享受,放弃特立独行的人格境界,将成为人生最大的遗憾。如果说德育晓人以理,使人明白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而美育可以使“他律”转化为人的内在的“自律”,使幼儿能心甘情愿地进入到自觉与自愿的境地,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美育,就是站在人生的高度,使幼儿深刻认识生命的价值,显示人格的最高境界。
        (三)美育的解放性质促使幼儿追求诗意的存在
        美育在方式上是自由的,它对受教育者完全出于本身的自觉自愿,不带有任何强迫性,使审美主体总是处于一种精神的自由状态。当幼儿凝神专注于一个欣赏对象时,会暂时忘却自己和现实世界的联系,进入一个想象的情感世界。


这种审美情感不再是个体切身的、功利的情感,而是在美的感召下,已经超凡脱俗,成为一种崇高的精神体验。他们在美的形象面前,会产生一种令人震憾的亲切。如当幼儿在笔走龙蛇的书法中感悟到艺术的人格力量,在唐宋诗词中把握到诗人们生生不息的精神脉搏,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体会到人类完美和谐的博大胸怀,在凡高的《向日葵》里体认到一种生命力的洋溢和激荡时,他们感受到的是艺术作品的动态的静谧,一种人的灵魂最深沉和最多样化的运动。这是一种在美的洗涤下精神的悠然自得,是精神世界被照亮和澄明 ;这是灵魂深处受到触动,并且是全方位的,它能给幼儿带来最大的力量,使他们进入新的境界,为追求诗意的存在而不断奋斗。
        可以说,美育通过审美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种精神陶冶和满足的想象空间,这就打碎了具体的日常生活强加在个体身上的种种局限,进而形成一种超越精神。这种精神是人的生活的一道光辉,它将使幼儿超越肉体、超越心理、超越物质、超越世界,最终从有限达于无限。同时,它还给予幼儿某种形而上的精神慰籍,唤起他们的终极关怀,并使他们上升到更高更美的颠峰来领略人生的无限风光,而进入高尚的人格境界,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人。
        三、幼儿园美育人格培养策略
        (一)提高教师美育教学素质和能力
        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幼儿接触社会的第一群体,因此,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幼儿的人格塑造,幼儿教师的美育教学素质则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广大的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加强分析幼儿、掌握幼儿发展规律和美育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通过科学、合理、有趣的美育教学活动,增加幼儿在美育教学中的情感感受,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例如,在手工区活动的组织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身边的“美”,进而让幼儿在直观感受中形成美感。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轴对称图形的制作,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的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有能力去挖掘身边的这些具有美育教育的素材,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幼儿学习特点的了解,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当然,这也要求幼儿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为幼儿课堂增加亮点,才能为幼儿正确审美意识的形成做出贡献。
        (二)多角度开展幼儿园美育教学渗透
        幼儿好奇心强、爱玩,对事物有着新鲜感和探究欲望,针对幼儿的这一发展特点,在开展幼儿园美育教学渗透的时候,建议幼儿园教师要做好多个方面的教学工作,从多个角度对幼儿开展美育教学渗透。
        一是开展主题美育渗透教育活动。基于某一个主题,设置一些活动来开展美育教学渗透,是幼儿园开展美育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比如对于刚进入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我们设置了一个“我是大班哥哥姐姐”的主题活动,通过“我长大了”“我的新班”等一系列具体的活动,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幼儿去主动关心和帮助其他小朋友,尊敬教师、热爱班级。在具体的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首先通过故事《我当哥哥了》,提醒大班的小朋友自己在新学期的“身份”。然后结合新生入园的契机,开展“大带小活动”,让大班的小朋友去接待、帮助刚入园的小朋友,学习关爱和照顾弟弟妹妹,比如午餐后帮助弟弟妹妹洗手,尝试着去安慰刚入园不适应而哭闹的弟弟妹妹,让大班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的鼓励、表扬,并且将这些表现反馈给幼儿家长,让幼儿家长也赞扬幼儿的行为,以帮助其获得更好的成长。二是注重美育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多样化的美育教学活动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从多个维度形成对幼儿的美育教学渗透。比如我们结合大班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设置了重点为“冬天里的人和事”的美育教学活动,目的是引发幼儿对社会性情感的深层次思考。通过社会、艺术两个维度制定一系列的活动,引发幼儿关爱他人、感受冬天不一样的温暖和快乐的情绪。具体的,我们在美工区组织开展剪窗花、制作红花的项目,并组织学生将这些手工作品送给交警、城市环卫工人;在阅读区放置一些阅读材料,如《冬天的童话》、《不怕冷的大衣》等,让幼儿自主阅读,深化认知和情感。
        (三)幼儿园、家庭、社会美育实施途径统一
        审美人格并非天赋所在,人性的发展只是提供了其能够萌芽的温床,提供了审美人格最终建构的基础性的保障,人格的完善需要依赖教育的培养与塑造,更需要后天的努力。审美人格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均被涉及其中,幼儿园的教育与社会的环境是影响培养者主观能动性发挥的重要因素,其中幼儿园的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发挥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担负着教育人成长成才的作用,但是仅仅依赖于幼儿园的教育是不能完成审美人格培养的完整,换句话说,审美人格的培养问题,既关乎幼儿园的教育,又与整个社会,甚至是文明的发展程度紧密相关,因此,合理发挥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既不束缚幼儿的个性发展,也能正确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和观念,为审美人格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第一,从理论出发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出切实可行配套的方法,根据各地区、各幼儿园、各家庭的不同情况,抓住地区、幼儿园和家庭现有优势,尽力建立较为完善的沟通机制,依托各地区文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第二,家庭美育中,家长应该在和谐而轻松的氛围中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再具体的事件中引导孩子向真善美的追求,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创设和睦的家庭环境,通过家长的言谈举止,饮食起居,穿衣打扮,待人接物中渗透审美情趣,家长主动配合参与幼儿园和社会组织的美育实践活动,以提升孩子的审美素养和人格境界。美育途径的实施需要全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虽然审美人格培养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更应该促进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三股合力,推动美育的实施,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审美人格培养环境。
        (四)加强美育实践活动
        美育教学的开展要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创设良好的美育情境,让幼儿最大程度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尽可能的表现和展示自我,教师对于每个幼儿的表现要展示出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要做一个活动的组织者,而并非是结果输赢的评判者,并且将“创造性”作为美育实践活动评价的重要标准,鼓励幼儿创造性的发挥。
        强化美育实践活动,不光是幼儿园教育的美育活动,而应该是全社会参与的美育氛围营造和活动实践;强化美育实践活动,不光是立美者或是审美者的自我参与,而应该是审美者与立美者的良性互动。审美精神表明了这样的一种态度,即立美者与审美者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同一的,要勇于打破美育主体间的矛盾束缚,使立美的主体与审美的主体同时为活动对象而存在,使得立美与审美双方开展自我的认知与自我的塑造成为具有重大意义地相互作用。
        结论
        幼儿园美育教学是幼儿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教学。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方法开展美育渗透,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傅雅萍. 幼儿故事剧表演活动的美育价值探析[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2):1-6.
[2]刘梦琪. 现代化视角的幼儿学前教育[J]. 现代交际,2020(01):160+159.
[3]梁娟. 美育视域下幼儿体育游戏设计现状的调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2):117-118.
[4]谯锡琴. 发展我国幼儿美育的若干思考[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4):168-17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幼儿园男性教育缺失的供给侧研究》(XJK016AZXX014)
[作者简介]张馨心,湖南省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讲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