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途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殷朝华
[导读] 许多物理教师仍在沿用着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不去注重学生个性意识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他们逐渐产生畏惧和厌恶物理学习的情绪,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殷朝华   666499

摘要:许多物理教师仍在沿用着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不去注重学生个性意识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他们逐渐产生畏惧和厌恶物理学习的情绪,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率成为了当下教育工作者们热议的话题,笔者将从微课教学、实验创新以及生活化的角度出发,重在探讨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各种方法。
关键词:微课教学;实验创新;生活化
        一、引言
        初中物理的学习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面对抽象且难理解的知识点,学生们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完成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这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由于物理学科的复杂性,一些学生在学习时会接受的比较慢,再者教师在有限的时间中又要完成知识点的讲解,两种因素相叠加就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着重探讨了相关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此来弥补学生学习物理时存在的不足。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途径探讨
       (一)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现初中物理中富有趣味性的因素
        物理是一门协作性与辩证性相结合的科目,其中蕴含着物理学家多个世纪以来总结的经验与智慧,也囊括着自然之美。但初中学生大多处于叛逆的阶段,不易被管教,更无法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端坐良久、精神集中。因此微课的出现可以很好的将其思绪从球场、游戏、明星中吸引回来,将实验步骤与具体操作方式通彻的展现,继而促使其物理素养得到提升,培养学习热情。初中物理课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枯燥无味的,虽然教师会利用多媒体进行学科知识的演练,但 PPT 中单调的色彩、机械的动画让课堂依旧死气沉沉。因此教师要将微课引入,为学生展现初中物理中富有趣味性的因素,让他们在观看、欣赏视频的过程中渐渐转变对物理学的认识,引导其自主学习。物理是抽象的,是需要大量思考的。如果学生长时间被动地接受知识,就会产生学科疲劳,引发出消极的情绪,不益于学习兴趣的提高。所以教师要有效利用微课,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减少课堂的枯燥乏味感,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对“光的折射问题”进行课堂授课时,便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将折射这种现象为学生展示出来,将其中的奇妙与神秘完整的展现在大屏幕中。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联想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光的折射。比如在河边捕鱼时,手里拿着鱼叉便可以看见鱼的虚像;把笔放到玻璃杯中则会变得弯曲等。将无法搬到课堂中的物理现象用微课的形式体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能够自主学习,以便在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的物理素养有所增益。
        (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为初中物理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降低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推动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


初中生受到学习思维和基础物理知识储备的限制,在学习理论性较强的物理知识时往往缺乏足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对物理实验的理解能力不到位,不能透过物理实验的表面看到物理实验背后蕴含的物理知识规律。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体化差异,创新演示实验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关于“密度”的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设置“火山爆发”的趣味实验.准备玻璃缸、冷热水、带盖的瓶子以及少量墨水,经过实验,学生会发现红墨水喷向水面,看上去像火山爆发一样,得出红色热水密度较小会向上升的结论。教师在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联想类似物件的密度进行比较实验。学生在趣味实验中获得知识,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从实验中找寻新的未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合理的解答。教师对于实验的答疑并非告知学生全部的答案,而是点到为止。在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锻炼他们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方法而非具体某项知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真正实现依赖于教师的适度放手,让学生在实验实践中挖掘创新,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教师在进行接触面大小的实验之后,向学生提问还会与哪种因素相关,学生回答是否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相关,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想进行实验,让学生独立通过实验找答案,学生自主探究能够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三)加强知识讲解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说到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很多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难,对于学生们来讲,初中物理的学习不仅运用到了许多物理知识,有时还会学习一些晦涩难懂的新概念,面对这些抽象的新概念,学生会从心里产生一种畏惧,这种心理活动直接会影响到学生们后期的学习效率。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教师们需要在讲解物理知识点时,适当的引入一些生活元素,学生们可以通过教师引入的元素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毕竟物理在生活的实用性是很广的,在初中物理的所有知识点中大部分的知识都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像是初中物理中学生们学过的水的三态变化,若是教师们单纯按照课本的定义进行讲解,学生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难。初中物理的知识点难就难在各种抽象难懂的定义,为了便于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点的理解,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运用联系生活的手段把课本中复杂的知识点变得容易理解。由于教师所联系的生活琐事学生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所以理解起来并不费力,加之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时会适当地加入一些自身的理解,这样学生从教师的转化语言中也能简化对概念的认识,所以说联系生活实际是学好初中物理知识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例如,初中物理学过的杠杆原理,这种知识点若是教师们单纯只用来讲解习题的话,那么在学生们看来,杠杆原理除了应对试卷上的习题外别无他用。为了纠正学生对于物理的错误认知,教师们应当在讲解课本知识时,着重强调物理在生活当中的各种应用,学生们在听到教师的讲解后对于物理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三、结束语
        物理这门科目在生活中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且学好物理还可以提高学生们在生活中的各项生活技能。无论是教师的引导还是运用数字媒体技术,都是为了引发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蒲桂娟 . 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