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杨周 荣麟
[导读] 数学是以概念与命题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体系,其中,概念的学习、定理的推导证明都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实现。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杨周  荣麟   650032

摘要:数学是以概念与命题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体系,其中,概念的学习、定理的推导证明都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实现。总的来说,数学的学习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紧密联系的。一般情况下,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数学学习就比较强,他们可以更加快速地理解知识,并进行应用,在应用中可以灵活转变数学概念,从多个角度甚至反向角度推理解决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有效策略
        我们都知道,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必备的思维能力,它是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的综合体,假如缺乏该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技巧的讲授,数学教学就会陷入盲目教学的局限中。
        一、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数学本身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概念都是对生活知识或者专业知识的一些抽象性、公式化的总结,所以看起来比较深奥琐碎。在这种知识面前,大部分学生是苦难烦躁的.因此,数学本身的特点就已经让一部分学生产生了畏难、厌烦的心理,再加之不少教师按部就班,对于很多理论知识都是停留在表面的讲解上,没有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花费大量精力也不得要领,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不少困扰,在这种情势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又会被消磨不少。这些现象既给学生的学习动力带来不利影响,又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不合理
        在新形势的教学环境中,各个版本的数学教材都进行了更新换代,编制的内容更加符合新时期的学习特点,这些新内容也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希望可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但是在新的初中数学教材中依旧大体沿用旧教材的内容,只是对知识的顺序和一些板块进行了调换改变,内容仍旧以理论学习为主,更重要的是教师依旧采用以前的教学策略,按照过往的经验继续授课,而对新教材的更新之处采取了随意取舍的做法。教材内容没有充分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也没有大幅度改革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工作就只能滞留在原地,得不到充分提升。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了解学生思维特征,针对性培养
       初中学生处于一个思维发展和身心发育的过渡阶段,大部分学生的身体都是从初中开始迅猛发育,并逐渐定型,而这一时期也是学生发展思维的重点时期。由于处于过渡阶段,学生的思维活动比较活跃,也没有完善成熟,还有很多发展空间。所以在实际思维培养工作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征,以便展开针对性教学。
        初中学生一共有三个思维特征,第一点就是思维的不成熟性。初中生的身心发育都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但并没有发育成熟,基于这种特点,初中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其实没有完整的思维模式,在解决问题时或者看待事物时,总是喜欢用感性思维去思考问题,缺乏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第二点是思维的灵活性,正是因为学生思维不成熟,没有产生定型,所以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才会有更加灵活的特点,不拘泥于某一个定论中,针对这一点,教师就可以培养学生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三点是可塑性强,这一点其实是由前两点决定的,正是由于学生的思维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思维定式,所以才更容易转变,接受新的思维模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应用各种思维方式,逐渐形成灵活的思维能力,而不是思维定式。当然这些特点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共性,而是一般特性,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一般特性就将培养方法推及每一个人身上。
        (二)结合实际生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初中数学本身的特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阻碍,学生的兴趣很难提升上来。为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多结合一些学生平时耳熟能详的生活事例,进行综合性讲解。这些事例可以是非常实际的,也可以是充满趣味的,通过结合,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强,知识理解也更加容易,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进一步增强,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得到实现。
        (三)为学生预留思考空间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对所有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生怕因为自己的遗漏,让学生丢掉某一块知识,这种模式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需要自己来指导,而不能独立完成,或者不放心学生去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灌输式和取代式的教学模式,灌输的是知识,而不是思维,教师自己亲力亲为,而不是学生自主思考。很明显,长此以往,这种做法只会浇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缩减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是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师应该迅速转变自己的观念,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将灌输式转变为引导式,将取代式转变为适度放开式,给学生留出必要的思考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让学生试着自己多解决一些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合理利用错误资源
        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害怕出现错误,对于学生的错误也谈之色变,他们认为学生出现错误尤其是一些不该出的错误,是学生不认真学习的结果,对这种情况,教师通常会采取比较严厉的方式去处理,以便让学生去“彻底纠正”。教师不妨转换一种做法,不再对错误资源畏惧忌惮,而是充分利用它们,发挥出别样的效果。比如说,自己或者一位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错误的地方在哪里,导致犯错的一些因素,并且探讨如何有效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经过学生的集体讨论,各种方法都会一一呈现出来,这些做法或许有不少是空话大话,但是也有许多值得吸取的内容,经过集体分析,犯错者可以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其他学生也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知识,并吸取经验,减少此类型的错误。
        三、结语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更加抽象晦涩,给学生的有效学习带来不少阻碍,假如学生没有正确的方法和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就会显得很吃力,常常出现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绪亮.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20(5):49.
[2]赵新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4):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