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黄红兰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推进,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由理论知识与解题技能的灌输转变为学科素养的培养。

湖南郴州市第二中学  黄红兰 423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推进,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由理论知识与解题技能的灌输转变为学科素养的培养。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度追求解题方法指导,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对创新方法缺乏有效的鼓励评价机制,致使在课堂模式上依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没有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核。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学科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一、高中数学学科素养的相关概述
        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进行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要完善自己的教学结构,让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更好的培养自己的数学学科素养。作为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对学科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加强学科素养的培养工作,让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更好的体现出来。作为学生综合素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重要性对学生能否对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应用,同时为更加深入地对数学相关公式、定律以及函数等内容认知、更好地投入数学学习奠定了有利基础,进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生活中案例融会贯通至教学内容中,对其中所涉及具体的数学问题予以讲解、分析与处理,使数学知识更好服务于生活实践,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教师可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对日常生活诸多现象多加注意与观察,进而把握一定的生活规律,使学生于解决实践问题中,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并切实提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学科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以核心素养为基础,转换教学理念方式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意识,在实际教学中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性。此外,教师也需要将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充实起来,改变以往墨守成规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学习和总结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利用先进的画龙点睛的教学方式去教学,让学生有兴趣地接触到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二)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探究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以此来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学生在对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式,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进行《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对指数函数的概念进行理解,教师再进行讲解。教师讲解时可以将指数函数与细胞的裂变相结合,对此知识点进行解释。细胞裂变是1变2,2变4的过程,指数函数也是-样,这时教师可以播放细胞裂变的视频,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学生在学习其他知识点时也可以对知识进行联想,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养。



        (二)以课堂氛围为契机,增强学习积极性
        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指导与主体的关系,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需要转换教学主导地位,把主体位置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思维,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教学《圆与方程》一课内容时,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教师首先让学生们画一个圆圈,学生也会因此激发出好奇心,陆陆续续地画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用公式结合圆圈,显示圆的轨迹和公式的值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仔细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使他们能够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去总结圆周运动变化的规律,这其中可以运用到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新颖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在教学中引入新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教学改革以及教学发展的需要,对学生采取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影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渐渐拥有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一课时,教师啊以在课前准备好多媒体视频,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立体几何图形展开的图形。在观看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纸板,让学生进行简单立体几何体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加强学生对立体几何体的了解,清楚他们的展开图以及构成。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这种类型习题的解答时,学生有了直观的概念,对解决这类题型就更加容易。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对学生进行核心养的培养。
        (五)增加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
        在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开小差的现象,或者是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如果教师在教学时经常对学生进行提问就可以很好的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发现有学生没集中注力听课,就可以叫这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这时学生就会发现教师对他的关注,就会提升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注意力。学生如果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就会更透彻,学生长期处于集中精力的学习中,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的培养时,要按照学科素养的要求进行教学,明确教学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数学知识也要进行延伸,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要适应学生的特征,重视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同时还要重视教学实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目的,让学生可以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框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向东.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项目教学的研究[J].数码设计,2017(05):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