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课堂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黄芳
[导读]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无论是对学生的思维发育还是综合发展来说都有诸多裨益。

广西省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城东小学   黄芳 530119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无论是对学生的思维发育还是综合发展来说都有诸多裨益。而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相对于低年级来说更为复杂,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数学基础水平等都有着较高要求。开展自主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力,从而学会用学会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自主课堂;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从思维发展水平与理解力等方面较低年级而言有较大提升,但在学习过程中依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想已经初现成熟,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提取教学内容的精华部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的核心学习内容。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影响下,许多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将重点放在题型讲解与分数提升上,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与数学学科的探究性发挥。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进而有效地为下一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提取教学精髓灵活运用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环节,教师应在教学中提取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中的精髓,对这部分精髓内容进行着重讲解,而对于一些非精髓性的内容进行辅助性讲解,这样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对重点知识有了深刻认知,也就是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在这一情况下,在充分掌握了数学教学的精髓部分后,相应的也就掌握了数学学习的窍门,进而做到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无论题型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其精华部分不会改变,因此学生可以根据知识精髓,对不同题型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知识点精髓部分,删繁就简利用简单的几句话进行概况,比如长方体的概念是:由六个面组成,同时相对两个面的面积相等。而正方体的概念是:由六个完全相等的面组成的图形。学生在对这一概念进行认知后,就会在下一个学习环节,或者在生活中对这两种图形顺利认知。
        二、利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但这并不代表数学知识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相反,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其实数学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为了有效解决各种生活问题而产生的。因此,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会极大地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真正内涵,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数学知识。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比如小明在暑期与爸爸去草莓园采摘,草莓园是一个不规则的形状,是由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半圆形组合而成的。这种不规则的形状可是难为了草莓采摘园的园主,但小明利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为园主解决了这一问题。


小明合理地将多边形分解为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半圆形,并且将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以及半圆形的面积分别计算后再逐一相加,进而得出草莓园的具体面积。这种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数学知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自主学习探究知识本质
        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会自发自觉地去探究知识的本质。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这种主体意识下,逐步制定出一套属于自身的完整性的学习体系,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学。以“扇形统计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问题是对学生的统计意识进行培养,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学好统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同时在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时候,可以锻炼学生的手脑反应能力。学生可以在课前环节就自主学习这一知识点自主探究,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自主的探究和思考,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身问题解决能力。
        四、分组教学提升自主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互取长补短的好方法,在组内合作与组外竞争的大环境下,有助于其发散思维,形成对知识点的全面认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有效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设置相应的生活化问题来创设探究背景,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效果。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意识。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与繁琐性,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知识,对小学生而言的确具有一定难度。而与此同时,小学生又喜欢进行群体学习,因为群体学习在不经意间就会营造出一种学习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小组内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比学赶帮的学习气氛,相应的学生会自发自觉地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自然会提升学习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圆柱与圆锥”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圆柱体与圆锥体的概念进行学习,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圆柱体与圆锥体以及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产生一种责任意识,不想因为自身对知识存在认知盲点,而使本学习小组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受到牵连。同时,这种分组的教学模式,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在组内对相关知识盲点进行探讨,也许会激发出不一样的火花,使学生逐步发现数学的奥秘,进而对枯燥繁琐的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
        总体说来,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阶段,精教活学、自主学习是较为合理的一种数学教学模式,这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毕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主体意识,因此教师应结合这一特点对学生加以引导,为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唐文涛.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43):52,65.
[2]吴娇娇.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20(15):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