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何萍
[导读] 史料实证是研究、学习历史的一种方式,史料实证素养是学习、研究历史必须具备的一种核心素养,需要学生设身处地地回归当时的历史环境,搜集相关的历史事件和资料,对已知的史料进行严谨、周密地分析,重建新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历史见解及能力。

广东省信宜市第三中学   何萍  525300

摘要:史料实证是研究、学习历史的一种方式,史料实证素养是学习、研究历史必须具备的一种核心素养,需要学生设身处地地回归当时的历史环境,搜集相关的历史事件和资料,对已知的史料进行严谨、周密地分析,重建新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历史见解及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策略
        史料实证素养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对于学生理解、解释和反思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主要途径,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发展。
        一、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史料实证意识
        重视证据是历史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只有证据才可以得出正确结论,这就是史料实证意识,这种意识是学生开展历史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的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主动更新历史教育理念,在内心树立起良好的史料实证意识,才可以更好地承担起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使命任务。一方面,教师应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增强自身历史教学能力,主动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唯教材和教案至上,精心打磨课堂教学内容,树立正确的史料实证教学观念;另一方面,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还应主动打破教材限制,鼓励和指导学生收集、辨析、整合史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史料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思维。
        二、注重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
        实证是历史学习必须具备的重要意识,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利于学生实证意识的形成。在日常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将知识全部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忽略了史料实证的教学理念,就算实施史料实证教学,也仅仅是形式上的分析和判断。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实证意识,就必须秉承史料实证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明白实证才是破译复杂历史的大锁,从而让学生提高史料实证意识,这有利于他们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来源不同的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按照史料类型可以将搜集到的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实物史料、影像史料等。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运用不同史料进行实证,在实证、互证中提取史料中的有效信息,从而培养其正确且良好的实证意识。
        三、提倡学生自主搜集史料,培养学生史料搜集能力
        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搜集史料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但是,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使学生难有机会自主搜集史料。对此,教师必须主动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自主搜集史料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史料,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辨伪和考证,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四、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史料实证的兴趣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丰富多样的史料视频,视频蕴含与所授新知相冲突的内容,设置一定的悬念。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时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这个事件又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呢?你能收集和运用哪些史料来实证你的观点呢?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悬念化成学生努力探究答案的无限动力,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进一步加强,为史料实证素养的形成做好铺垫。
        五、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史料实证学习效率
        为有效提升学生史料实证学习的效率,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以小团队展开学习,组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史料并认真实证,在小组长带领下组员共同对史料进行汇总、筛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辩证,让每位学生在史料辨析、实证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证素养。
        六、合理运用新鲜史料,激发学生史料分析意识
        历史教材内容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生动、新鲜的史料,如发人深省的历史事件、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事迹等,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从历史文献、历史记录、著作、网络资源库等渠道入手,将生动、新鲜的文字史料、图表史料和影像史料整理在一起。然后,将这些史料借助多媒体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思维发散,使学生在辨析过程中更深入、透彻地分析、探究,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史料分析意识的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奠定基础。
        七、开展有效课堂提问,增强学生史料解读意识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有效途径。但是,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偏重于讲解知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为缺乏。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并优化课堂提问,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增强学生史料解读意识。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索热情,确保问题有梯度性、引导性,以便增强学生的史料解读兴趣,涵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精神。
        总结
        史料实证的教学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根本途径。在史料实证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尝试新型、有效的实证教学模式,在史料借鉴的基础上解读明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以史引论的史料实证素养,真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黎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二).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6-47.
[2]卿芳君.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对策研究[C]. 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武汉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310-312.
[3]王鹤松.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C]. .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