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扶民
[导读] 生活即为课堂的教学真理,是新课标得以深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顺应新课改的重要表现。

河南省光山县第三高级中学   扶民  46540O

摘要:生活即为课堂的教学真理,是新课标得以深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顺应新课改的重要表现。本文以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为主题,结合物理实验的特征,有计划地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改革,从生活素材的发掘、生活化问题的设计、生活化实验及生活作业的布置四个方面入手,细致研究教学环节,促使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把
生活真正融入物理教学,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活化气息,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高中物理 应用
        引言:课堂教学改革更关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因为只有把生活化的教学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整体的教学才能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更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焕发出勃勃生机。课堂教学生活化,把知识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范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实践素养。高中物理教师要牢牢抓住生活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生活化的内容引入课堂,拉近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更全面地感受物理知识,完善和调整教学策略,打造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那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呢?
        1.灵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资源的运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内容,将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高中物理教师要紧跟新课标的发展进程,从生活中挖掘丰富的教学素材,有侧重地进行教学改革,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整理出清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从各个教学渠道学习。这更有利于学生总结物理知识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教师成功地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比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入手,发掘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信息,运用生活中的常识去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内涵,让学生知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更深入地掌握自由落体的规律。
       教师可以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关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进入物理学习中。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缩短物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效推进教学进度.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更有学习兴趣,更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相关场景:小明和小华两个人同时站在雪地上,小华的脚下垫着一只木板,那么,两人陷入的深度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这一生活化场景,激发了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同时,教师将实际生活与枯燥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魅力。
        2.精心设计生活化问题,打开学生自主探索大门
        问题的设计和安排需要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感知所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意识。高中物理教师要以生活为切入点,创设生活化气息浓厚的问题氛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入手,提出不同的问题。


问题要有灵活性、多变性,有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层次分明地解读问题的本质,还原课堂的本色,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物理能力。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设置问题,如“生活中有哪些案例与摩擦力有关?”“你在生活中有哪些亲身的体会?”“推教科书属于哪种摩擦?”等,把问题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成功地把学生带入更深入的物理学习中。
        3.组织生活化的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实验是物理学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与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只有把生活与实验融合起来,才能开创物理课堂教学的新局面,促使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不断提高。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掌控实验与生活的关联点,使实验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贴近。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实验现象,一步、一步剖析实验结论,科学分析实验原理,才能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综合能力,满足物理学习需求。比如,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生活化的实验方式,如学生熟知的电源线和开关带到课堂上,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实验原理,弄清电阻率和电压的关系,明白短路的原因,并巩固所学,全面提高物理认知能力。
        4.科学布置生活化作业,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率
        每节课知识的延伸都与作业布置有密切联系.只有生活化的作业,才能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高中物理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把作业延伸到生活中去,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更科学地安排作业内容,突出重难点知识,促使学生更深刻地解析物理知识,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难题,大幅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完“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后,教师可以把相关方面的知识汇总、整合起来,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搜集机械守恒的物理现象,并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加深对机械守恒定律的理解,总结物理条件,记住重点公式.生活实践的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物理知识。
        结语:总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是新课标对各学科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完善教学策略的重要形式。高中物理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以生活为契机,在上述教学方式的指引下,用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物理知识的内容,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充满朝气,赋予其生活化的气息,感染学生,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现象去解读物理概念和性质,实现知识的具体化、直观化,促使学生更全面地感知物理知识,延伸物理知识,运用物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推动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深入。教师将“生活化”的概念引入物理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薛春燕.新时期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探索[J].速读(上旬),2018(15):138-139.
[2]龚红旗.浅析高中物理知识点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9(10):215-216.
[3]杨衍潮.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探讨[J].广西教育,2018(30):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