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群文阅读的问题和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王美智
[导读] 古典诗歌也是我们常说的古诗词,它是传统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陕西西安市鄠邑区教科局教研室 王美智  710300

摘要:古典诗歌也是我们常说的古诗词,它是传统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古典诗歌始终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给学生的古典诗歌阅读和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群文阅读”是一种较为新兴的教学方法,本研究通过对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群文阅读的开展,探索构建高中古典诗歌群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群文阅读因为有助于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也成为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典诗歌 群文阅读 策略
        引言:古典诗歌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古典诗歌教学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任。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难度加大,如何有效地进行古典诗歌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师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群文阅读是围绕特定主题而开展的多篇幅阅读活动.群文阅读不仅可以改变阅读的结构和形式,还可以改善阅读教学的效果。为此,许多教师都提倡用群文阅读助力古典诗歌教学。
        1.当前高中语文古典诗歌学习现状
        1.1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学生集中反映古典诗歌难翻译,不易理解;另外新课改后古典诗歌的篇数和篇幅增加,学生反映难记难背,出现畏难情绪。一是学生读不懂古典诗歌,有厌学情绪。通过调查问卷来看,学生明显更喜欢阅读小说戏剧、人物传记类,深层次原因是“读不懂”。由于古代诗文与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不同,对不少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句式复杂”“生僻字词”“翻译困难”制约了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二是学生对长篇的古典诗歌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学生对古典诗歌由于“读不懂”,而教材中所占比例又越来越大,于是不少学生出现了畏难情绪。
        1.2教师对学生古典诗歌思维能力培养重视不足
        不少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不够重视学生学习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提升,往往重考试成绩轻语文素养。一是对学生迁移能力的重视不足,对课外古典诗歌阅读最大的困难是老师没有要求,所以就不用做,或者是缺少阅读材料。二是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古典诗歌鉴赏,需要学生调动思维能力。学生对诗人不同时期的情感脉络和诗作特点不了解,还有些学生并不认为关于诗人、故事、创作背景等材料有助于诗歌学习,这说明了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大部分老师在古典诗歌课上遵循“讲解字词句—翻译—提问”的“应试式”教育流程,学生或许学会了知识性翻译,但无法达到审美目标,在教学中给学生思考和讨论时间不足,也是造成思维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1.3重考试成绩轻语文素养
        考试在学生升学和成绩评定上十分重要。师生认同精读精讲的单篇模式可以更大程度上为考试做准备,说明应试教育在师生中形成共识,“讲解字词句—翻译—提问”的“应试式”教育流程,学生靠着“死记硬背”应对考试。


而课外同类诗歌鉴赏,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这些灵活性考题,学生往往无法掌握的考点,却被老师忽视,古典诗歌鉴赏手段没有提升。久之,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2.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古典诗歌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2.1明确目标,萃取文本
        群文阅读的概念最早于2008年提出,议题、选文、集体建构、共识,是群文阅读的几大要素。其中,议题是群文阅读的关键,也是群文阅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文阅读的议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议题可以是观念,也可以是问题和现象。群文阅读的议题可以由教师选定,也可以由生一起商讨确定。凡是内涵丰富、充满吸引力、具有学习价值、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选题,都可以当作群文阅读的议题。选文,简单来说就是提供给学生的阅读素材。在群文阅读中,大多是开展文本阅读活动,选文质量会给群文阅读效果带来直接影响。所以,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必须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筛选、确定议题,明确想要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获得什么。然后,围绕议题萃取文本,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
        2.2营造氛围,集体建构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主张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权利,也要引导学生汲取他人智慧,使学生在群体环境中发展能力。群文阅读不是简单的多篇文章组合阅读,群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讨论,使学生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建构。进一步来说,群文阅读是一个在文本整合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审美方面集体建构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苏轼的《定风波》一诗时,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将群文阅读的素材串联起来,渲染浓郁的文化氛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大家,他不仅诗、词、文造诣一流,而且在赋、书法、绘画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超然豁达,随缘自适,虽多次被贬,但他的诗文却始终率性自然,充满慈悲乐观的情怀。他曾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但是,我们从其在密州所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诗中,可以感受到他渴望报效朝廷的豪情壮志。后来,他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但是,通过其在黄州时所作的《赤壁赋》,我们仍可以感受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持身思想。从《定风波》一词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泰然、旷达、自得的心境。他,就是苏轼。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之前学过的苏轼的作品分类
        2.3重视积累,提升素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古典诗歌阅读量有着一定的要求,对学生古典诗歌的学习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古典诗歌,开展深层次的研读活动,掌握古典诗歌的内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际情况,加强古典诗歌阅读活动,符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要求。但是,我国古典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想让学生通过古典诗歌学习浸润心灵,需要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古典诗歌群文阅读,要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并为学生古典诗歌学习开辟天地,提供良好的条件。
        结语:群文阅读是提高古典诗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情,明确教学目标,筛选合适的议题,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积累阅读经验和古典诗歌知识,达到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中斌.中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19(14):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