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王光益
[导读] 高中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他们才会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湖南省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   王光益  418000

摘要:高中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他们才会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因此,体育的发展是大势所趋,高中体育教师也为此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高中体育教师需要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上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从而让所有高中学生都能够在体育的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
关键词:高中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关注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采用多样化的有效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教师的多样化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改善学生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改善学生的综合体质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体育活动趣味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知识的时候,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趣味性的引导。 因为良好的体育运动教学内容形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学生在练习相应动作的过程中,部分学生难以完成教师指导的相应基础动作。针对目前学生出现的此类情况, 需要体育教师进行综合分析,查找自己在指导学生期间的问题,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经过体育教师的综合分析,学生在上课期间学习兴趣不足,教师指导学生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故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堂课的体育知识内容动作前,应当综合考虑课程内容与实际的结合点,从而更加精准的引入游戏化环境,借此外壳对教学内容进行包装,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产生极大兴趣,进而产生内在驱动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篮球二人配合上篮”的训练,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明对应的情境,两人协同对对手方的篮筐发起冲击, 这时对方会有四名队员对两名球员展开联防。 需要两名学生在冲击篮筐的过程中进行击地传球、背传的传球动作。 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一直会有四名学生对这两名学生进行联防,以求达到最逼真的模拟效果。 在这样的训练情境之下,学生能够迅速进入状态,积极思考最佳的传球时机,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训练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主体作用
        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学生只有具备了竞争与合作意识,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而体育这门课程的性质导致它成为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最重要的渠道,此时高中体育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让他们能够在体育课中有所收获。 但教师要注意的是,小组合作有效的前提是能够有一个科学的分组。 这时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他们进行分组,并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承担着与他们特长相符合的责任。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跳远活动时并不一定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同一个标准,而是让他们依次先进行三轮跳远。并根据三轮跳远的成绩来了解他们的基础弹跳能力,然后再为他们每人设置一个标准。


这一标准在学生的基础上稍微有所拔高,从而让学生经过训练之后可以有所突破。 接下来教师可根据所设置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中跳远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指导跳远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只有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达到教师指定的标准之后,他们才能够顺利休息。通过让每一个小组都保持着竞争的关系,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跳远的训练之中。
        三、采用任务驱动法改善学生探究技巧水平
        教师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运动技巧的时候,需要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知识内容。 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指导学生自主提升知识理解水平。 教师在教学之初,需要综合分析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基础,选取合适的知识内容和角度,为学生创设具有启发性质的问题,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探究意识。 教师应当明白学生目前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针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问题设计能够更有效提升学生认知水平。 教师对于相关学习任务的设置,需要尊重学生的能力基础。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时,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理解关于“剪式跳高的动作规范”问题。 教师借助教学任务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分析自己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整体分析后得出最佳的剪式跳高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 学生最终有效掌握了剪式跳高的技巧。 教师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体育知识探究水平。
        四、教学评价以鼓励学生为主
        以生为本的理念在体育教学评价中的体现在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认识到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事实。只要在学生原本的体育技能水平基础上,经过体育课堂的学习与锻炼有了一定提高,达到了体育提高身体素质的主要目的,便提出鼓励与认可。而不是用死板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价值感,否定或忽略学生的进步,进而使其丧失对体育的兴趣。
        例如,在推铅球教学中,因为身高、体重、力量的差异,不同学生掷出的距离肯定不同,因而教师并不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而是以尊重他们的最初体育能力为前提进行标准的制定.在经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之后,学生再次练习,教师秉持进步的标尺对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与肯定,这样,学生能感觉到自己学习的成果和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体育课便不再是一个无聊枯燥的摆设性存在,而是一个具有关怀与热情的活力舞台。这样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是高中体育的核心,对学生情感与意识朝积极方向的引导,才是以生为本的本质,所以,它也是能够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素养的有效措施。
        总之,体育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对于全面提升高中生的体育知识技能、体育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师要有深刻的认识,积极提升自身的体育课堂驾驭能力,不断优化体育课堂教法和学法,大幅度提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为高中生较好掌握体育相关技能与知识打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李燕妮.浅析如何开展高中体育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8(35):153-154.
[2]丁晓明.优化教学策略,构建高中高效体育课堂[J].学周刊,2019(24):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