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杨博
[导读]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动的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词汇,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本质,能够更加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博骏公学   杨博  628200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推动的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词汇,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本质,能够更加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所以,初中教师在历史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重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和渗透,更好地将教育的眼光放置的长远,有助于学生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核心素养;培养
        前言:在新的教育阶段下,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将教育眼光放置的更加长远。不仅仅要局限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也该加大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在学科当中获取到更多。所以,教师在教学历史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加强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带动学生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及解释能力、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有效培养,让学生可以获取到更多。
        一、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在传统模式下的历史教学当中,默写、听写、背诵、记忆,往往是历史课程开展的全部[1]。并且存在着教师组织引导不到位、课堂缺乏深度、启发性和针对性不足等情况,对历史教学的开展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在新时期的教育模式下,要想更好地改善这样的局面,就一定要将核心素养作为导向。一方面,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加符合新时代和教育改革的要求,让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更加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理想的教育教学成效得到真正的达成。所以,初中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重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更好的推动教育的革新和转型。
        二、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知识定位,培养时空观念
        在历史核心素养当中,时空观念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2]。所谓的时空观念一般情况下就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当中能针对事物和事物本身的空间及时间联系进行分析和观察的能力与观念,是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素养。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首先就应该加强时空观念的有效培养,让学生可以对历史史实形成准确认知。例如,在讲解“春秋时期”相关知识点的过程当中,在时间方面,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对时间轴进行制作,可以对春秋相应的时间段标出。在横向梳理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将春秋时期前后的一些历史人物、事件、现象进行梳理和记录。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历史的识记。在空间方面,应该让学生对争霸形势图进行观察,并可以对诸侯国的各个位置、名称、优势、路线进行标注,可以和分封诸侯国分布图进行对比,让学生对知识更好的进行定位。在无形当中带动学生的时空观念得到良好的生成。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也是历史核心素养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3]。主要就是可以通过检验、分析来对最正确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检验,对历史真相进行还原。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积极的思考,提高自己的史料实证意识,让学生可以查证、分析历史,更好地提高辨伪意识。例如,在讲解“百家争鸣”相关历史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比如,教师可以将杨贵妃之死这一故事作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讲述,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在后续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将安史之乱引入出来,并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真相进行求取。为了更好的对历史进行验证,教师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收集史料。并在后续中加强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对安史之乱整个过程进行梳理。最后对影响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带动学生的意识得到不断的生成,让学生加强对于历史的分析和理解。
        (三)开展思辨活动,培养历史理解及解释能力
        在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当中,历史解释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素养。首先,历史解释主要就是指能够将情感理解和理性认知作为基础对历史现象和事物进行客观批判和科学分析。而历史理解则是指可以将史料转化为认知,更好的加强对历史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应该加强培养,将核心素养的导向性的展现出来。例如,在讲解“北洋政府”相关内容的过程当中,为了让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就可以进行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辨和分析。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出示问题:“袁世凯关于复辟帝制这样的行为为何最终会走向失败呢?”在后续分析当中,就可以让学生站在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思辨,带动学生的历史解释和理解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历史价值观
        在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升华,带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对真善美更好地进行追求。例如,在讲解“孙中山”相关事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将个人事迹作为教学的中心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比如,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可以先对革命活动进行表述,比如改变人生规划、转变政治主张、对兴中会进行成立等等。在后续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对活动具体进行阐述,比如三民主义、成立同盟会。最后就可以对革命事迹进行有效的细化。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孙中山所具有的革命精神,让学生对坚韧不屈、公平爱国等加深理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念得到良好的树立,带动学生个人修养的提高,真正的将核心素养在课程当中的导向性展现出来。
        结论:综上所述,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核心素养的导向性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学指明方向,让教学的开展更加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可以加强知识定位、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思辨活动、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及解释能力、历史价值观等实现有效的培养。真正的做到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推动。
参考文献:
[1]马媛珏.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2020,(41):173.
[2]刘志东.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27):62-63.
[3]傅洁.构建完整概念培养核心素养——浅谈高中历史复习中完整历史概念的构建[J].考试周刊,2020,(81):137-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