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尊重学生差异化思想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陈静
[导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总是以为对待任何学生只要有爱心就能感化一切,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南校区 陈静 518000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总是以为对待任何学生只要有爱心就能感化一切,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相信有爱就能包治“百病”。可是,十多年了,问题学生也未曾在我的爱心普照下改变多少;自私的孩子也没有在我的关爱下宽容多少;学生不文明的语言也没有因为我的爱消失多少……这一系列不解的行为,今天由王老师一语道破:“智慧,即使不比爱心更重要,起码也要和爱心同等重要。”教师、学生的关系就好象是医生与病人关系,医生对病人好,并不能保证治好病人。要治好病人,医生更需要的是专业能力,要对症下药。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在美国一所乡村小学里,老师正在带领孩子研究“奇数和奇数之和有什么规律”.经过反复验证,许多孩子都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两个奇数之和为偶数.老师微笑着认可。这时,一直沉默着的汤姆站了起来:“我认为奇数和奇数之和还是奇数。”全班同学都感到诧异,老师问为什么。汤姆回答:“1个爸爸和1个妈妈结婚后生下了我,一家3口人,不仍旧是奇数吗?”老师先是一愣,然后鼓掌。课后老师把这一情况报告了校长。校长很高兴,升旗仪式上,把汤姆请到主席台赞美。并把这一天定为“汤姆日”。
       传统的教学过于强化课本知识和讲授者的合法性、权威性和绝对性,学生缺乏质疑的兴趣和信心.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我们不断地实践着一种新的“绿色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课程教学成为了一个开放的系统,更多地注入了一些弹性灵活的成分和始料未及的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立足科学预设的前提下,走出预设,超越预设,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发展生成,创造出更多的“精彩”。
        一 .尊重学生差异,肯定学生颠覆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慧强调“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人,不可能也不应该都变成一模一样”,“通过每个人不同的自我表现便会产生千差万别”.这说明学生差异是一种合理的存在,而这种“差异资源”的存在则往往会给教学带来契机。教师要感受来自学生的精彩,既要尊重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因为学生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要素之一,更是课堂生态环境构建的主体。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课堂预设,课堂教学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
        比如说《孔雀东南飞》,在探讨文章的主题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这场爱情婚姻悲剧中,哪些人应该承担责任,谁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按照当初的备课设想学生找的主要责任人应该是那些封建家长。但实际授课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是焦仲卿。13班的亮晶晶同学更是抛出一个雷人的观点,认为“焦仲卿根本就不爱刘兰芝,这个问题讨论没有丝毫意义”。此言一出教室里立刻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乱作一团.这个问题在备课中我根本就没有注意,现在学生提出质疑,我当时的确有些大脑短路,所幸几秒的时间就恢复了运转,我和学生就这个问题惊醒了深入探讨,最后得出结论,恰恰是因为爱之深,才会饱尝封建家长制的迫害。
        通过这堂课,我更坚信了“相信学生,放手学生”的理念。



        二 .教师大胆质疑教材,颠覆教材中的不合理解释
        中国的教师一直被称为“教学工作者”,这是对的。但是,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首先是一个出色的“课程工作者”。所谓“课程工作者”,就是说,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
他首先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重新开发教材”的人。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调整、补充或开发教材,或者说,优秀的教师一直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又如《差别》这篇短篇小说,教参将主题定位在两位主人公的差距上,我们应该向表现好的那位学习。但在备课中,我却有了不同的见解,经过查阅资料以及自己的深思熟虑,我颠覆了教参的说法,重点放在了两人的“差别”,而不是“差距” 上,最终师生达成共识“只要充分的认识自己,每一个人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并且能做出非凡的成就”,弱智儿舟舟别的方面不行,但指挥却创造了奇迹;数学家陈景润教书倒数,搞研究却无人能及;所以不要自卑,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对教师来说,以往的教育改革常常显示为教学方法的调整,但如果教材错了,教学方法无论如何调整,终归是一种微调,甚至会“助纣为虐” .所以教材改变意味着首先保证“做正确的事情”,显然,“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
        三. 教师要有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机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作为这三个源泉的高级能力,教学机智是教师智能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威信的高低和教学质量的优劣.教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可以预设的,否则教学就不成系统,是零散而杂乱的,但教学机智是不可预设的,它是教学情境的自然运生。
        我的一位老领导曾经说过“就是跟学生生气发火也是要备课的”,但有时却是防不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让我们的课堂妙趣横生,让课堂突发事件为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
        记得有一次开班会讲到注意仪容仪表,每天要穿校服.班里一个学生公开说:“老师我可不可以不穿校服。”众目睽睽之下,我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他,哪知他接下来说:“老师你不公平,xx戴帽子就可以,我为什么就不能不穿校服.” 看着他挑衅的眼神,我平静地对他说:“帽子又不在校服之列,你戴我也不管,别说一顶,就是十顶我也不会说半个不字。”此言一出,全班哄堂大笑,他哑口无言。从此他看我的眼神就不那么放肆了,相反多了一份敬畏 。
        现代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也不仅仅是师爱的无私奉献,现代教育需要教师去唤醒孩子们的灵魂,去解读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推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变革。做智慧型教师,是当今师德发展的更高境界,现在的孩子们需要智慧型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