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泸西县中枢镇初级中学 王进猛 652400
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与阅读之间的整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阅读教学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读写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与阅读之间的整合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利用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将其运用于写作中。教材阅读文本内容丰富且主题多彩多姿,文本中更是有许多好词佳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将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再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他们积累的好词佳句也会逐渐增多,在写作中也会运用得越来越灵活。此外,教材文本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文本的共性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再将整合后的知识运用于写作。如在教学《散步》《藤野先生》 等写人的文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方式,然后将这些写作方式运用于描写自己的亲人、朋友等。又如在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中,作者用寥寥数语就把自己与父亲分别时的心态和情绪写了出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者词语摘抄下来.并在以亲情为主题的写作训练中灵活运用这些词句,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描述出来,使写出的文章更加精彩。
2.利用阅读掌握修辞技巧
初中生接触的阅读素材大部分来源于教材或者课后辅导书,这些书籍中的文章都是编者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挑选出来的名家名篇,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弓|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文本进行鉴赏和品析,同时充分挖掘文本中的修辞技巧并对其进行整理,引导学生恰当运用这些修辞技巧,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中大量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画面感.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可以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对文章中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修辞手法写- -段话,以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
3.梳理词句,理清大意
抓住关键词句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手段,指学生从兴趣出发,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文章的关键词句,通过分析、品味,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学习活动。词句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在读写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链接起来,借助已知知识分析关键词句,进而体会文章中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社戏》这篇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极为成功,仔细研读第11、12段和第22、23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景物?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仔细品味课文词句回答教师提出的思考题:作者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景物的色、韵、声等特征,描绘了夏夜划船的场景,不仅展现了江南乡村的美景,也表达了作者轻松的心情和愉快的内心感受。这些段落丰富了文章的故事情节,增强了文章的语言美感。
4.以课文为中心讲解写作技巧
学生掌握的写作技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多学生由于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眨,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整体水平不高。比如写人物类的文章时,不知道如何去刻画人物的性格,写叙事类的文章时,不知道如何生动地将事件描述出来,导致文章刻板、生硬、缺乏情感。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一边给学生分析文章内容,一边给学生讲解其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学会并将其化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以此提升写作水平。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名篇佳作,每一篇文章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技巧,这也为教师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课文为载体,给学生讲解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技巧。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五个特写镜头为核心,将春天的动人景象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出来。从修辞手法来看,作者使用了多个含有比喻的排比句,展现了春天强大的生命力。在分析完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并学着将其运用到写作中,为文章增色添彩。除了《春》之外,还有诸如《我的母亲》《背影》等范文可以用来指导学生写人物类、情感类文章。
5.以课文为中心进行拓展延伸
阅读是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围绕文章本身进行讲解这样的解析很容易造成阅读教学肤浅化,不利于学生吸收文章内涵,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读写一体教学理念下,教师应当以课文为中心进行拓展延伸,并在这个基础上弓|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教材的拓展和延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把握能力。有效的拓展延伸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和文学积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善于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扩展教学广度和深度,通过补充教学内容,使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例如,在讲解《范进中举》时,教师不仅要对文章本身进行解析,让学生读懂这个故事,还要对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这一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尤其是要了解官绅和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活动情况,以及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等。
结论: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当树立“大语文观”,站在有效教学视角,积极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手段,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燕清.以读导写 以写促读——“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4):16-18.
[2]王金金.初中语文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12):91-92.
[3]尹玲.新课程初中作文“以读促写”的新思考[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6(01):103-104.
[4]杨金华.显示整体要求 突出过渡衔接——初中第一阶段语文教学刍议[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