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德育生活化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罗丽文
[导读]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任何学科当中,教师都应该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三小学 罗丽文  511300

摘要:德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任何学科当中,教师都应该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当中,由于其抽象性较强,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远低于其他学科,要想开展德育教学生活化,就必须将数学融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妙,并且感受到道德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道德品质。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生活化;策略
        在小学阶段中.把学科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等进行德育生活化,对小学生的品德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德育生活化,要求老师一方面能按教学要求把相关内容教授给学生,一方面又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或对教学内容等进行改良,结合优良的品德素材表现出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相比语文和英语这两门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课程,数学更容易让一些学生产生不适感,容易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错误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将数学教学融入到生活化的环境当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探究发现,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代入感,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1、内容设计生活化
        要把数学教学融入到生活化的环境当中,要注意把相对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化的内容。例如:小学一年级的“元角分”这个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创建一个实际的生活购物情景,让学生拿着学具钞票进行购物,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体验生活学习的乐趣,去发现学习数学的兴趣所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内容改良生活化
        在讲述一些应用题的过程当中,许多老师往往忽略了题干,而直接要求学生寻找数据,迅速了解数字和相应的加减关系,以求能快速的完成题目练习。但这样的教学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因为学生没有从应用题当中感受到生活实际的关联,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难以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如果把问题的表述适当生活化,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到相应情景当中,就会更容易理解,也就更有兴趣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去.例如:四年级下册的“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这个教学内容,教学中我把应用题的问题情景进行改良,结合了与地方特色相关的,学生比较熟悉的著名景区白水寨登山步级为计算内容。当学生看到题中的情景表述,自然就会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激发起解决问题的兴趣,大大提高问题解决的效果。
        这样的课堂设计在解决,购物,时间长短计算等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优势。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构建生活实际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去学习日常社会中的优秀品德素质,引导学生去体验尊老爱幼、孝顺父母、与人和睦相处等各种优秀品德。
        二、探究生活化数学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经常需借助具体的事物理解和消化知识,只有通过身边的实际例子,知识才能在抽象的字里行间转化成实际行动力,促进学生将数学学科和生活高度融合。


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势必能接收到来自于社会的反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形成知识与道德共同进步的良好发展局面。
       通过自身直观感受进行学习,是小学生有效接受知识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要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创设学习的课堂,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探讨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掌握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规律,结合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数学问题,进一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调动学生探讨的问题兴趣,运用在课堂中掌握的数学知识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和数学智力。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先出示书中主体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然后抛出问题:“图中的长方形草坪和平行四边形草坪,哪个面积大?”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有了要比较长方形草坪和平行四边形草坪,哪个面积大的内需,就有了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动力。这样,生活化的数学,不仅可以启发学生主动思维,还可以渗透热爱家乡建设,积极思维的良好品质。
        三、开展德育性教学活动,培养良好习惯
        学习无处不在,教学形式也不能拘泥于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促进学生数学智力的发展和思想水平的提高。
        1、课外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课外活动,带给学生的并不是直接的传授,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观念形成过程也并不是来自“填鸭式”教学,而是通过感受,自己发现而来。例如:写数学日记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日记不但可以记录自己的数学问题和思维过程,还可以将品德教育渗透到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品行修养。这些课外活动的设计应该从学生本体出发,贴近学生的思维惯性,但又不能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
        2、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走进养老院为老人送爱心的活动,去养老院的来回路程安排,开销计算,购买礼品的策划可以由学生参与制定。每一位小小志愿者在出发之前都能提交一份设想,这样不仅让学生们在实际中灵活运用了数学知识,而且将爱心送到了养老院,让学生们学会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等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父母参加互动活动,一方面使父母更加了解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能够和谐孩子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道德培养和道德教育的目的。
        德育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在数学课堂中适当运用,能够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还能促进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综合发展。因此,基于新课标改革的教育大环境,对比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优化教学思想,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拥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开拓创新的教学精神,增加思维训练和人文思想教学在课堂中的比例,增加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感度,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小学数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数学教学中,更不要忽视了利用生活化的模式开展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哲宇,钱立凯.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策略研究——基于STEAM教育[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5):20.
[2]王珍妮.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现状研究调查[D].辽宁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