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黄芳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黄芳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改也随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贺家土小学   黄芳  412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改也随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提出,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效率低下,为符合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着重于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取的知识最大化。文章中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提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新课改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为高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实现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水平与理解能力,因此,小学语文将教学的重点从单一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领会文章中蕴含的道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形成良好的阅读教学模式与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心理也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做出相应计划,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掘学生的阅读潜能,让学生主导课堂,开拓视野,增强学习能力。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兴趣,过于依赖老师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大家的思想里根深蒂固,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只注重听与说,将自己想要传授给大家的知识直接表达出来,并不注重大家的接受程度。这种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且形式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因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所以这种模式还会再很大程度上导致接受能力差的同学产生厌学心理,从而丧失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知识面狭窄
        一般情况下,学生们都在忙着对专业学科知识的补习,很难抽出时间进行阅读。但这种频繁的补习方式会导致学生们忽略基础知识的培养,反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在这种频繁的补习模式下,学生很少能够接触到课外读物,学习内容单一、片面,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语文阅读学习效果得不到显著的提高。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优化策略
        (一)问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从古至今,语文教学一直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传统文化于教育界再次引发浪潮,汉文化的再次兴起也导致了人们越来越重视语文阅读教育。随着语文教育地位的逐渐加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虽然现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还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但许多思想先进的语文教育者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了,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习,让学生找到阅读学习的意义,阅读学习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与应付考试而阅读,而是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着重于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使综合阅读学习水平得到全面发展。
        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看法与感受,将增强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性与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阅读渠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1)转变传统阅读教学思维,树立导读机制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考试作为学习成果的评判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换句话说,教师并不明白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是将自己想要传授的知识理解为学生所需要的,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化,这样的教学没有内涵,导致教学成果得不到落实。因此,教师应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自检,并建立导读机制,引导学生建立与语文阅读的联系网。
        (2)强化个性化阅读指导,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面向全体学生是小学语文阅读核心素养教育,因为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态度、不同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兴趣爱好也有所不同。因此,将学生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体地位尤为重要,教师起到指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充分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3)注重问题引导,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在文章中设置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的主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阅读后,还可以结合设置的问题,与学生互动,使语文教学课堂生动活泼。但在互动的过程中,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而是要在学生愿意接受的基础上,结合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教师可以采用角色对换的方式,引导学生以文中角色的角度来回答问题。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于语文阅读的高效学习尤为重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课堂的民主性。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松下来,从而积极的进行语文阅读学习。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习内容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在完成课文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文章的感受、看法、观点与评价,开展主体班会,以小组的形式让同学们交流自己的观点,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尤为重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在教书的基础上,增设“育人”的功能,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处理社会关系,广大教师应该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盘升夏.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16):100.
[2]周珍英.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C]//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 2019.
[3]夏小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 明日, 2019(32):0358-0358.
[4]钟英.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 教师, 2019, 000(006):28-29.
[5]胡艳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