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并举强化科学素质建设,加强初中生物教学革新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连晨梅
[导读] 生物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生物知识的学习需要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

福建泉州师范学院附属鹏峰中学 连晨梅  362300

摘要:生物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生物知识的学习需要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初中时期是学生系统化学习生物的起步阶段,更是需要打好根基,奠定基础,其具有长足意义。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做好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从多角度切入建设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本领、科学能力。初中生物教育离不开这样的过程,初中生物教育需要迎合素质教育需要,使学生形成科学素质能力。本文以初中生物为例,分析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方法。
关键词:多维度;科学素质;初中生物;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前言:初中生物教育是一门功能十分全面的学科,从宏观角度来看,能够让学生形成生物素质,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信仰和态度。从微观角度来看,生物能够让我们发现与理解生命的本质,从而表现出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入到生物知识探索过程,增加建树、增加理解。
        一、中学素质教育内容
       (一)爱国教育
        不论是什么学科,爱国教育都是很重要的事情。生物作为一门生活化学科,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自然界有大量动植物资源,尤其是我国很多的动植物,比如大熊猫和扬子鳄,更是世界独有的特产与珍稀物种。除此之外,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药物学家和植物学家。比如李时珍过去编写的著作《本草纲目》除了是药物巨著以外,也是矿物学、动物学、植物学专著。近现代方面,我国的袁隆平更是因为杂交水稻的培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挽救了成千数万吃不饱饭的群众生命,深受世界人民爱戴。
       (二)科学文化
        初中阶段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动植物、病菌、细菌形态、分类、生活习性知识。此时学生已经明白了生物生态、遗传进化特点。这些知识在学生的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了解比较基础的人体生理知识、卫生知识。
        (三)身体素质
       对于初中生正常学习以及身心健康来说,传染病、营养不良构成的威胁十分突出.学习了初中生物中的生理卫生知识,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身体[1]。养成卫生、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四)劳动技能
        结束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中的内容尝试性的进行一些小实验以及家务劳动。如饲养小动物、种植花草。并定期浇灌与施肥,这样的过程能够将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劳动素质。
       (五)能力培养
        作为实验学科的生物学知识,其需要利用实验过程获取、检验与验证。教材当中有很多这部分的实验知识点和实验内容。教师需要力所能及的确保这些实验有序推进,使学生形成实验能力、实验素质。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中分析、总结实验知识点、实验要求、实验问题[2]。并将自己所理解的内容用于生活、生产当中,解释与分析各种生命现象、生命情况。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培养的作用。
        上述内容是中学素质教育要求,在生物中有很明显的体现和使用价值。除此之外中学的素质教育和生物的和核心素养也有所对应,能够匹配核心素养当中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素养。生物教材当中包含大量这方面的内容,需要教师投入足够多的努力,下足够多的功夫。同时兼顾教学和学生的准备,这样就可以达成素质教育目的,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生物教育科学素养培养途径
        (一)体现课堂教学价值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沿阵地,想要学习生物知识自然离不开生物课堂。当然生物课堂也是践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场所[3]。
        1.选择与素质教育匹配的教学方式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在仅有的45分钟内完成教学,体现素质教育价值和效果,就必须认真设计教学活动,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现如今生物教育中有进行大量教学方法改革并尝试。包括实验教学法、单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师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内容选择匹配的教学方法,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有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并配合教师完成课堂知识、课堂内容,达到素质教育效果。比如在讲解《植物的生殖方式》一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实验法学习知识。在讲解《光合作用》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在讲解《动物的行为》教师可以使用尝试性教学手段。不同条件下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2.展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新时期背景下,必须体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想获得素质教育效果,教师平时需要做好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参与意识培养。教学的时候每一个环节都有必要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足够多的参与机会、创造机会,使学生表现出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中抒发自己的理解、意见和看法。教师绝不能用满堂灌、填鸭式方式。
        3.合理使用教具
        基于年龄角度考虑,初中生学习知识需要借助相应的教具和工具,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师可选教具非常多,比如投影、挂图、模型以及标本。这些材料的使用可以让单调、抽象的课堂变得立体与直观。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课堂互动,带给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
        (二)认真实验锻炼动手能力
        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实验是非常好的帮助。实验能够验证书本当中的内容,同时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合理使用实验过程。实验课堂中学生表现出认真的态度,仔细且认真的观察,正确的操作。在动眼、动脑、动手中完成知识学习。
        (三)户外互动培养知识使用能力
        生物教学中,课外活动十分重要。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生物现象,增加知识点理解和学习水平。教师平时需要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检验知识,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
        结语:生物是初中阶段很重要的课程,是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项目。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时候表现出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将知识变成自己的理解和能力。从多角度出发,在趣味课堂配合各种方法中引导,在实验中锻炼综合能力,在户外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肖静.浅谈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98.
[2]李磊.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90.
[3]汪蓉芳.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9):2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