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白玛央珍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白玛央珍
[导读] 在初中阶段开展德法课程,能够让初中生进行清晰的自我认识,帮助其构建正确价值观念,有效提高初中生道德水平,并且培养其对问题进行辩证看待的能力,同时传授初中生一些法律知识,促使其懂法、守法、知法,可以运用法律对自身合法权益进行维护。

西藏山南市完全中学  白玛央珍  856000

摘要:在初中阶段开展德法课程,能够让初中生进行清晰的自我认识,帮助其构建正确价值观念,有效提高初中生道德水平,并且培养其对问题进行辩证看待的能力,同时传授初中生一些法律知识,促使其懂法、守法、知法,可以运用法律对自身合法权益进行维护。然而,由于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多数初中生都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无法对知识进行正确理解。基于此,本文在对当前初中阶段德法教学现存问题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优化初中阶段德法教学的对策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课程;道德与法治;问题;对策
        前言:提升德法教学整体有效性,有利于对初中生思想行为进行规范,并且有助于初中生健康发展。因为初中生处在青春期,极易产生叛逆心理,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极易遭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走向了错误道路。所以,在初中阶段开展德法教学,对于学生成长拥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当抓住学生具有的心理特征,借助正确引导方法以及实践活动,逐渐帮助其树立起正确三观。德法教师要从现阶段教学现存问题着手,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道德品质以及法律意识,进而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一、当前初中阶段德法教学现存问题
        (一)无法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
        在新时代之下,德法教师需要对过去陈旧教学理念以及方法进行改变,不能一味做课堂的主导者,应当变为引导者,积极和初中生进行合作,并且引导初中生对德法知识进行学习。在过去教学当中,德法教师多是运用填鸭式以及灌输形式的教学方法,无论初中生是否可以理解,是否可以听懂,教师都会一味对知识进行灌输,将初中生当作知识容器,逐渐向内填充一些知识。教学期间,德法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会直接的告诉初中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并未给初中生预留太多的思考以及探究实践,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此种机械形式的课堂教学除了会让教师缺少教学激情之外,同时也会导致初中生缺少学习动力。而且,教学内容非常空洞,难以吸引初中生目光,无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二)教学理念太过陈旧落后
        伴随社会逐渐发展,很多教学资源逐渐涌现出来。然而,一些教师具有的教学观念依然十分陈旧,实际教学当中,多数教师只是死死紧抓灌输模式,一味死教教材,让初中生进行死记硬背,依然用之前的老方法以及老思想,无法按照时代发展对教学理念以及方法进行更新,不懂变通以及创新,无法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教学,进而压抑了初中生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初中阶段的德法课程的价值就被埋没了,这对思政教育的整体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并未对教材进行准确把握
        在新时代之下,德法教师需对教材进行广泛以及深层理解,这样才可对教材进行有效以及合理运用。然而,不少教师对于教材理解都十分片面、浅显以及狭隘,致使实际教学期间多数教师仅注重形式以及现象,并未忽略德法教师实质。一些教师在未对教材内容加以深层理解的情况之下,便组织类型不同的课外活动,致使教师无法在其中对正确教育理念进行贯穿,不仅导致初中生浪费很多时间在课外活动之上,同时还让初中生学到很多错误知识。



        (四)教师的道德操作存在缺失
        新形势之下,素质教育一项基本要求就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期间,德法教师除了要发展学生智力之外,同时还需注重培养其道德品质。在当今社会当中,涌现出不少社会问题,在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之下,德法教师应当坚守住社会公德以及职业道德,具备良好奉献精神,在自身言行当中国行对教书育人这一思想进行贯彻。但是,很多教师都将思政教育当作一种形式,当作一种任务,并未付诸行动,只是每天都空喊口号,并未教会初中生热爱生命。课堂之上,教师进重视意见统一,无法发挥出初中生的主动性[1]。
        二、优化初中阶段德法教学的对策
        (一)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之上,教师需结合具体情况,对德法教学的具体目标进行明确,而且,还需确保教学目标与现阶段初中生真实能力相符合,有针对性的组织教育活动,借助合理科学的引导方式促使初中生主动进行学习,并在实际教学期间引导初中生对各类信息进行采集以及吸收,有效培养初中生信息理解以及分析能力,可以借助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而且,初中阶段的德法教学还需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借助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实例开展教学,进而提高初中生的综合能力。
        (二)借多媒体提高初中生的参与意识
        在以往教学模式之下,德法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所以,教学期间,德法教师需要对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充分运用,借此来吸引初中生注意力,有效提高初中生参与意识.而且,德法教师需创设初中生感兴趣的一些问题情境,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编制更加生动、有趣的视频,以此来集中初中生注意力,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此外,德法教师还需对多媒体加以运用,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借助抢答方式增强初中生体验感,激发初中生的探究意识,有效发展初中生思维。
        (三)提高德法教学的实践性
        平时教学期间,德法教师需结合实际需求,开展调查、实验、观察以及探索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初中生在活动当中对各类道德素材拥有的内涵价值加以充分体验,培养初中生的道德素养。比如,实际教学期间,德法教师可为初中生安排一些参观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拜访一些先进人物等活动,促使初中生亲身体会所学内容具有的重要意义。这样一来,还能让初中生学以致用,促使其学习效果不断提升[2-3]。
        结论:综上可知,初中阶段的德法课程对于初中生成长与未来发展起到重要意义。当前,初中阶段的德法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如无法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教学理念太过陈旧落后,并未对教材进行准确把握,同时教师的道德操作存在缺失,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较大影响。为此,德法教师需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借多媒体提高初中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德法教学的实践性,提升德法教师具有的专业素养,进而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金子祥.浅析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0(17):130-131.
[2]郑勇宏.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0(73):113-114.
[3]雍福荣.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2020(32):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