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担当:让儿童成为“圆心”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韦燕文
[导读]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者更要培育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

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韦燕文 214211

【摘要】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者更要培育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笔者立足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情感发展、认知建构、行为养成、意志升华角度探索建构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行为德育范式,培养学生良好品格,激活生长内驱力,激发人生掌舵力,习得性格塑造力,浸润互助社会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责任担当 生命性成长 路径探究 策略思考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应当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责任与担当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为了使学生能够科学面对疫情,积极应对困难,懂得生命的意义,我们迫切需要构建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行为的德育范式,使学生激活生长内驱力,激发人生掌舵力,习得性格塑造力,浸润互助社会力,担当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刘建德.为时·活化·对话——构建灵动、润泽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J].中小学德育,2020(05):33-37.]
        一、高悬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缺失的责任担当现状分析
        (一)间隔:现代化时代的环境影响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也加速了孩子的成长周期。自我意识带给孩子们个性化的发展外,也带来了自我意识过剩的情感疲惫。
        (二)冲击:扁平化时代的认知偏差
        互联网的时代,所有的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孩子的生长空间也是如此。个人情绪、交互影响、多维领域被无形中放大。多元的价值观取向、纷繁的信息流瀑布涌向人类。社会性发展作为学生发展中重要一环,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切割:碎片化时代的情感之殇
        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带给人类方便快捷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冲击。碎片化时代造成青少年“情感荒漠化”对培养孩子责任担当意识设下“障碍”。
          二、一枝一叶总关情:德育范式建构的路径策略
        (一)情感发展——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学校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科学看待环境、自然和生态。充分利用学校德育资源,诸如地球保护日时制作宣传保护地球和环境的海报。学生在筹备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网络检索、收集资料、遴选材料、实践制作等环节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认知建构——立志成才,实现价值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的终极需求。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基于自己的真实体验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在启发中自主构建内在思维模式,受到榜样人物的感召,达到精神的觉醒与理性的领悟。
        (三)行为养成——策略路径,知行合一
        1.奏响人生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儿童应该成为自己观念行为的建构主体。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基于生活真实发生的教育资源,建构真实情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发式教育,继而发挥育人作用。



        2.舞动校园真风采:搭建多重平台
        每个孩子都有一项志愿服务内容,并且定期更换服务内容,帮助班主任管理、承担班级各项事务;监督课间纪律、带领早读、关注课桌椅整齐、清理卫生、开关电器、指挥路队。让孩子在班级岗位锻炼中不断增强规则与责任意识。
        3.唱响家庭协奏曲:形成家校合力
        特殊时期,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既是学校德育的目的,也是家庭教育的职责。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及家长会等载体,引导家长重视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思想品质。
        4.绽放社会志愿花:投身志愿服务
        志愿者行动的本质是“爱心与奉献”,与责任担当素养的意义所契合,同时也与小学生强烈的自我表现愿望以及参与意识相适合。通过小小志愿服务岗的设立与体验,引导学生清晰地意识到集体是个人的集体,个人是集体的个人[胡凌云.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培养的探索——以“小志愿者服务”为例,2020(01)92-93.]。
        (四)意志升华——奉献精神,家国情怀
        一方面,将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植于大我的家国情怀,这便是一股最为强劲的生命生长内驱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制订个人生涯规划以有形的载体,激活学生自我实现意识,践行知行合一和培养独立自主规划管理能力[连秋凤.德育体验:学生核心素养“责任担当”的培养载体[J].福建教育学报,2017(06)8-9.]。
       三、原动力与源动力:让儿童生命蓬勃向上生长
        (一)生长内驱力
        少年儿童肩负的责任与担当,以学生主体为基点,以学生实践体悟与生命体验为落点,以集体目标与团体共情为支点,激发学生强烈的生长内驱力。
        (二)人生掌舵力
         马丁·布伯认为:“真正的责任只存在于真正回应的地方。”在现实世界中遇到困难、困惑、困境,这恰恰是孩子内在成长的契机。解决了问题,增长了经验,儿童就会生发出掌控感,进而掌握独立面对处理问题的掌控能力。
         (三)性格塑造力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思想品质,让孩子成为生活与人生的自主建设者,更能够将高尚的道德情怀厚植于心灵的沃土。
        (四)互助社会力
        新冠疫情如同一面镜子,呈现出人性百态,折射出人情冷暖,更彰显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人性的光辉与崇高。深入生命逆行的现场,深入抢救生命的情境,深入生死抉择的拷问,深入撼动灵魂的思索,这便是最好的教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透过行为习惯、思考能力、思维深度、情感态度在浸润式体验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升[连秋凤.德育体验:学生核心素养“责任担当”的培养载体[J].福建教育学报,2017(06)8-9.]。让我们拿起责任担当的钥匙,开启儿童生命性成长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刘建德.为时·活化·对话——构建灵动、润泽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J].中小学德育,2020(05):33-37.
[2]张烨.非常时期学生的现场觉悟与责任担当[J].江苏教育,2020(31):53-55.
[3]蒋瑶.在多元体验中培养小学生的“我则意识”[J].教育观察,2019(29)85-86.
[4]胡凌云.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培养的探索——以“小志愿者服务”为例,2020(01)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