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杨爱萍
[导读] 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基于课程标准中的学习任务群编排,高度整合教材各种学习资源,构建了一个多文本、多情境的语文学习生态群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诉求。

江苏省泗洪中学 杨爱萍   223900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基于课程标准中的学习任务群编排,高度整合教材各种学习资源,构建了一个多文本、多情境的语文学习生态群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诉求。本文以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文学阅读与写作”部分为例,从探究性角度探讨语文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特点和操作空间。
关键词: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单元学习任务;设计特点
        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基于课程标准中的学习任务群编排,高度整合教材各种学习 资源,构建了一个多文本、多情境的语文学习生态群落.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指向并聚合了人文主题、典型的文学、语用现象和语文学科知识等,承载着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使命.本文以新教材必修“文学阅读与写作”为例,阐述新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特点和操作空间。
        一、探究性任务统领“学材”结构
        学材结构即教材编写者把握住单元核心 元素、学科知识及其内在关联,在一个单元 内将它们整合成有意义的关联结构。例如,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资源选择了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曹操对人才的渴望,陶渊明对名利的淡泊,展示了不同的人生况味;李白、杜甫的人生姿态和情感世界各不相同
       我把学习活动设计了三项任务:知人论事、诵读古诗词、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具体而言,第一项任务是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深入理解作品。如了解杜甫所处的时代,理解《登高》中忧国伤时的情思等.第二项任务是通过朗诵,体会诗词韵律之美。第三项任务,创作800字的评,深入理解作品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匠心。三项学习任务对应前面的单元提示、学习提示,设计指向深度阅读理解和写作素养提升两个层面,活动层次逐渐深入,构成了完整的单元学习任务。又如新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戏剧主题,围绕“戏剧作品的赏析”这一核心任务,分成了三项任务:第一项任务,深入阅读作品,分享阅读体验,引导学生领会戏剧 作品的悲剧意味,培养悲悯的情怀,认识良知的价值。第二项任务,编排、演出剧本,以编排、演出为核心,引导学生深入欣赏戏剧组织冲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特点。第三项任务,观看戏曲演出片段,通过观剧活动,初步了解传统戏剧的艺术形式,感受传统戏剧的独特魅力。三项任务统率了戏剧的悲剧价值、艺术手法和戏剧形式,学习由浅入深,贴合几个戏剧篇目共同的内容结构和特质。



      二、高中阅读单元整合拓展的重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的整合内容为重点在高中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教学模式,全方位的针对性有效分析来对学生进行单元拓展,以此开展整合式教学.教师要将书本中的重点经过研究划分,明确目标,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重点,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来优化教案内容,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重要作用。教师在阅读中,可以拓展课外阅读来进行教学,以《红楼梦》为例,在授课之前,教师要全面的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所展示的红楼梦中几个重点人物标出,进行逐一分析,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截图红楼梦中的片段进行视频播放,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观看完再进行阅读,并有效的讲解内容,从课外阅读的展示与教学文章相融合,进行对比,针对该文章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以课程的整合目标为切入点,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二)研究性学习拓展整合的内容为重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整合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教师研究性的教学,要始终把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作为首要目标。由于课程的整合,学生要逐步尝试大量的素材进行规划整理,在每学期之前,教师要将每单元的拓展阅读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提前预习,教师在授课时,拿出两篇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通过比较来发掘阅读中的技巧,通过教师的重新整合、交流判断,以让学生逐步发现此阅读中的规律,从而进行总结分析。
        三、基于单元拓展整合的高中阅读整合课教学方式
       (一)课外延伸为基础,研究阅读教材单元主题目标 在高中教材阅读中,每一个单元模块都跟随着一个主题,每单元中的文本内容都围绕着文本的重点进行有效的延伸来选材。教师在全面理解题材后,选取最适合的单元主题进行学习,让学生体会新颖的教育方法,带着兴趣阅读,以此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课外阅读与教材的整合,创造高效课堂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延伸,通过运用课外的文本知识,将学生所接触到的与话题相关的材料相融合,利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高中阅读课堂中,教师针对整合式的教学模式,对课内、外进行合理化的整合,创造高效的课堂氛围,这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一定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进行备课,找出与文章有关的播放,利用其图片、视频、音频的这一特点有效的开展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必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
        结束语
        总之,高中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逐一分析,将课内外的阅读与课本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随着新课标的引导下,单元拓展整合为基础,以此拓展教学实践,将研究性学习拓展整合的内容为重点,整合资源,注重学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中课堂中,阅读教学有着自身的文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外延伸为基础,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促使学生达到阅读的更高境界。在此基础上,全方位的把握教材的内容,选择与教材单元主题相匹配的课外阅读,以此更好地达成高中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珍珍.换个方法讲阅读: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参与性——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阅读课案例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12-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