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下   作者:许少微
[导读] 道德与法治是集培养“知、情、意、行”为一体的综合性强的学科,初中生正处在拔节孕穗的人生关键期,如何立足核心素养,帮助初中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至关重要。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海山三中   许少微  515735 

[内容摘要]:道德与法治是集培养“知、情、意、行”为一体的综合性强的学科,初中生正处在拔节孕穗的人生关键期,如何立足核心素养,帮助初中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教育问题提出了未来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是“立德树人”。如何实现这个宏大的教育目标,需要教师活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在课堂之上,运用相关策略,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立足学科素养,用真理的力量源泉去灌溉学生,落实立德树人,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去撼动学生。所以,要理直气壮开好一节有效并深受学生喜爱的道德与法治课,需要教师深化课堂改革,使晦涩难懂的理论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的新模式。这必须:
       一、基于学生需要,以生为本,设计教学过程
        人本主义认为,重视学生情感,了解学生需求,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道德与法治科的教学是一个群体化的活动,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又是个体化的行为,教师针对性地了解每个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才能培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提前把握班情、学情,制定符合学生需要的教案、学案,创设愉悦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期学生能在课堂上重获自尊,从而优化课堂效应。
        如在教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1集体生活邀请我》时,通过设置热身游戏“齐眉棍”来引入,并在结束游戏后提出问题:①游戏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体验?②通过游戏,请你说说游戏成功/失败的原因。③你认为想要游戏成功,需要怎么做?直接的游戏体验让学生产生激烈感受,活动参与度都很高,且不论游戏成功或失败,直接参加游戏者和充当评委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既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需参与,在游戏中获得团体的支持和认可的心理得到满足后充分激发求知欲,活跃课堂氛围,教育目标自然水到渠成。


在需求层次理论的指导下,本课的任务设计根据难易适当原则来满足学生的情感和认知需求,主要从三个层面着手设计:1、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课堂任务定位富有挑战性,主要设置具有延伸性的疑问:如“我们需要集体的原因”、“集体的力量来源以及作用”,学生要从多角度思考作答,激发他们的探索欲;2、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课堂任务适当设阻,结合社会热点等材料,例如展示新闻材料:“2019年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最后大火被控制到扑灭”,提问“大火为什么能被成功控制?”,这个问题既不过分难解,又不容易达成,设计一些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任务,既体现了本学科的时政性要求,又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唤醒学生的集体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也能有效激起学生的挑战欲,并在成功解答后感到情感的满足;3、面向能力较低的学生,任务设计则立足基础,例如设置提问“集体的含义是什么?”,力求学生通过相对简单的阅读课文或在教师提示下就能完成任务,使这些学生也能体会成功的快乐,让这种积极的情感迁移到对其他理论的学习活动中去。
        当然,要想更好地优化课堂,单从基于学生需要来设计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国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也在不断创新,面对新教材,教学行为必须与时俱进,立足核心素养,才能构建高效的程序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要求。
        二、开展程序教学,遵循原则,构建高效课堂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能通过一系列学习和训练来塑造人的行为模式。所以,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可以在后天的思想上加以培养强化的。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充分运用适合基于新课改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采用程序化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认为,操作性反应可以用来解释基于操作性行为的学习,如人们读书或写字的行为。这一理论的各个教学原则可以用来指导程序教学工作:
        第一,小步子原则。教师要学会通过严格的逻辑顺序编制程序,预先将教材分成许多小的单元,将教学信息转换成一系列问题与答案,形成程序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进入新的单元学习前,真正了解了与前一单元相关问题的正确答案后,才进入新的学习单元,一步步趋近预期目标。
        比如,在教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关爱他人》这节课时,整节课分割成几个小单元:①了解什么是关爱?②结合生活经验领悟关爱他人会带来什么情感体验;③探索关爱他人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细化分割,学生在对每个小单元提问作出操作性反应后,给予“答对”或“答错”的反馈,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明确关爱无处不在,是社会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层层深入地学习关爱他人的艺术,使学生将关爱他人的能力内化为自己的核心素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小步子理论既优化课堂教学,又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为学生今后学习、做人做事提供了方向。
        第二,反馈与强化原则。在学习过程中,当给予学生一定的“刺激”后,学生会产生许多种反应(包括应激性反应和操作性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只有与教学信息相关的反应才是操作性反应。在学生作出了操作性反应后,要及时给予强化,如学生答对时告诉他“好”或"正确”,答错时告诉他“不对”或“错了”,这样在下次出现同样信息刺激时作出错误反应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小,从而促进学生在教学信息与自身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完成对教学信息的学习。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课堂反应能为教师所观察到,正确的反应,需要教师加以强化,不正确的反应,则需要教师及时反馈并加以改正。
参考文献:
[1]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人类激励理论》 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02-28  
[2]《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系列解读.2019-03-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